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其二》再和。这是一首描写夜晚独处情怀的诗句。诗中,作者通过描述夜深人静、银烛摇曳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夜深人静的场景。作者似乎厌倦了长久的夜晚与冷清的灯光,便起身走到庭院中。这里的“厌”字用得恰当,表达了一种淡漠的情感。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秋风是季节的象征,也常被用来引发对往昔的回忆。这两句诗中,作者似乎在追忆过去的光阴,那时的自己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诗人以“痴儿”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夜深人静之际,他独自一人在回顾过往,那些曾经的梦想和希望如今只剩下回忆。孤鹘啸叫,更增添了几分凄清与寂寞。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这里的地静,是夜晚的宁静,而“未容去”则表明诗人还未准备离开这个安静的空间。门虽已闭,但敲击它并不算过分,这也许是在表达一种渴望交流和沟通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等,则是对夜晚环境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冷清的夜景之中。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这里“南楼老子”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对某位高僧、高士的一种称呼。短笛一椽茅,则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这几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人似乎在用“无色界”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而“不夜城中高卧”则是在强调一种对世间纷扰的超然。这一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最后两句"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则是诗人在夜深时分,提笔写作之际,对美酒和佳肴的一种渴望。在这寂静的夜晚,他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超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