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其二再和》
《水调歌头·其二再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水调歌头·其二》再和。这是一首描写夜晚独处情怀的诗句。诗中,作者通过描述夜深人静、银烛摇曳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夜深人静的场景。作者似乎厌倦了长久的夜晚与冷清的灯光,便起身走到庭院中。这里的“厌”字用得恰当,表达了一种淡漠的情感。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秋风是季节的象征,也常被用来引发对往昔的回忆。这两句诗中,作者似乎在追忆过去的光阴,那时的自己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诗人以“痴儿”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夜深人静之际,他独自一人在回顾过往,那些曾经的梦想和希望如今只剩下回忆。孤鹘啸叫,更增添了几分凄清与寂寞。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这里的地静,是夜晚的宁静,而“未容去”则表明诗人还未准备离开这个安静的空间。门虽已闭,但敲击它并不算过分,这也许是在表达一种渴望交流和沟通的情感。

接下来的几句"转巍阑,低画桷,落寒梢"等,则是对夜晚环境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静谧而又略显冷清的夜景之中。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这里“南楼老子”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对某位高僧、高士的一种称呼。短笛一椽茅,则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这几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人似乎在用“无色界”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而“不夜城中高卧”则是在强调一种对世间纷扰的超然。这一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最后两句"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则是诗人在夜深时分,提笔写作之际,对美酒和佳肴的一种渴望。在这寂静的夜晚,他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超脱的心态。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明发龙川二首·其二

优入蛮溪受瘴烟,一生谁料到龙川。

早书实历远山考,便是中书九闰年。

(0)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其一

白玉花开碧玉天,萦楼绕殿舞翩然。

储皇善颂天皇德,瑞应金穰万万年。

(0)

过长峰径遇雨遣闷十绝句·其二

百里如何一日行,晴天犹自急追程。

山云管得侬愁雨,强做催诗数点声。

(0)

过三衢徐载叔采菊载酒夜酌走笔二首·其二

疾风动地雨倾荷,一事商量君信么。

试问糟床与檐溜,雨声何似酒声多。

(0)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其一

晚饮西邻大阮家,天风吹雪入檐牙。

呼僮净扫青苔地,莫遣纤尘涴玉花。

(0)

同岳大用甫抚干雪后游西湖早饭显明寺步至四圣观访林和靖故居观鹤听琴得四绝句时去除夕二日·其一

湖暖开冰已借春,山晴留雪要娱人。

昨游未当清奇在,踏冻重来眼却新。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