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因明主,蒙恩念逐臣。
猿啼岭表夜,花发日南春。
共就青山卧,俱逢白发新。
裁诗浑欲报,往事不堪陈。
得罪因明主,蒙恩念逐臣。
猿啼岭表夜,花发日南春。
共就青山卧,俱逢白发新。
裁诗浑欲报,往事不堪陈。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答章宪使》。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明主的忠诚与感激,同时也流露出被贬为逐臣的无奈与感慨。
首联“得罪因明主,蒙恩念逐臣”,诗人以自谦之语,道出自己因不明原因而获罪于君王,虽被贬为逐臣,却仍心怀感恩之情。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君王的敬畏,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颔联“猿啼岭表夜,花发日南春”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岭表之夜,猿猴哀鸣,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悲凉;而日南之地,春花绽放,则暗示着生命不息,希望常存。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映射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坚韧与乐观。
颈联“共就青山卧,俱逢白发新”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形象。与友人一同隐居山林,面对岁月的流逝,诗人并未沉沦,反而在白发生长的同时,看到了新生的希望。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时光流转、生命不朽的深刻感悟。
尾联“裁诗浑欲报,往事不堪陈”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但又觉得过去的种种难以言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惜,也有对过往经历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