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
《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全文
清 / 赖世贞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远隔家乡久,悠悠乱我思。

况当佳节至,更觉客心悲。

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

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

风雨鱼书寂,关山蝶梦驰。

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是清代诗人赖世贞所作。全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描绘了游子在外漂泊,思念家乡之情难以自抑的情景。

首联“远隔家乡久,悠悠乱我思”,开篇即点明主题,游子远离家乡已久,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平静。接着“况当佳节至,更觉客心悲”一句,将清明这一传统节日与游子的思乡之情巧妙结合,佳节本应团圆欢聚,而此时却只能独自漂泊,倍感孤独与悲伤。

颔联“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运用自然界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对自身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泛梗随波逐流,飞蓬随风飘荡,都象征着游子无根的生活状态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颈联“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进一步深化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苦闷。清明时节,人们会去酒肆买酒祭祖,而在外的游子只能在酒市中寻找一丝慰藉;卖花时,花香四溢,却只能勾起对家乡春日美景的回忆,更加深了内心的哀愁。

尾联“风雨鱼书寂,关山蝶梦驰。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描绘了游子在风雨交加中,无法寄信给家人,只能在梦中穿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但现实却是身在异地,归期遥遥无期。最后,“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表达了游子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虽然心中渴望早日回家,但现实的羁绊使得归期遥不可及。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清明这一特定节日,深刻揭示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思念家乡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亲情、友情和故土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赖世贞
朝代:清

赖世贞(1858~1890),名克忠,字笃庵,清嘉义县人。光绪三年(1877)入县学,旋取中廪生。书院月课恒列优等,书法笔劲朗润苍古,诗文俱工,颇获嘉义知县邱峻南器重。因得心疾,遂无意于功名,光绪十六年(1890)逝世,得年卅三。
猜你喜欢

折杨柳

昔攀垂柳唱《阳关》,柳复垂丝君未还。

惟有杨花易飘荡,随风吹得到阴山。

(0)

台城路.哭山云侄

朝来忽接惊心报,忆别光阴非久。

济世才华,匡时抱负,天不假其年寿。关山回首。

痛病骨支离,吟笺犹袖。

此语凄凉,予肠断矣泪如豆。记送归舟时候。

感往日书来,殷勤问又。

煮茗清谈,题笺和韵,正是小庭春昼。而今知否。

叹泉路茫茫,空浇残酒。为赋哀词,衷怀已酸透。

(0)

黄山早行

客心悬远路,四鼓出重关。

古庙神灯入,虚岩鬼火闲。

有烟迷白屋,将雨失青山。

不觉凉飙起,飞萤渐渐还。

(0)

春社前三日送兄惟明之淮南

山村赛社浊醪醇,分取余觞劝醉频。

弱柳初黄难系马,娇莺新啭似留人。

去程姑浦逢寒食,到日雷塘属暮春。

故旧相知如有问,长竿今已学垂纶。

(0)

送郑信之游大梁

南客辞乡邑,遥随北雁归。

春风寒似腊,吹雪湿征衣。

书剑过淮水,关山望宋畿。

铜驼旧游路,花柳正芳菲。

(0)

游天竺寺有怀谢康乐

秋光澹岩岫,入谷闻晨钟。

白云嵌紫芝,峰朵开芙蓉。

林香昼自结,夹道罗长松。

沙广草烟薄,溪深花露浓。

梵岭郁飞鹫,咒潭降毒龙。

闲禽互交语,道侣时相从。

久矣悟空寂,斋心礼金容。

精庐隐暮色,蔬食修珍供。

还憩崖亭上,永怀高人踪。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