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其一》
《次韵李伯纪丞相游贤沙凤池之作·其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骑鲸破晓上崔嵬,人识仙翁第一回。

杖屦不应尘外去,旌麾早自日边来。

黑头半为忧时改,青眼唯逢胜地开。

怪底尺书频寄雁,向来交味比陈雷。

(0)
翻译
黎明时分骑鲸跃登高峻之地,人们首次见到仙翁的风采。
他不应尘世间的纷扰离去,而是像旗帜般从天边早早到来。
满头黑发因忧虑国事而略显斑白,唯有在美景中眼神才格外明亮。
奇怪的是,频频书信通过大雁寄来,原来我们的友情深厚如陈年老雷
注释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仙翁:指有道行的长者或仙人。
尘外:指世俗之外,超脱尘世。
旌麾:旗帜,这里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威望。
黑头:指头发未白,代指年轻时。
青眼:用青眼看人,表示欣赏或重视。
尺书:古代用尺写的信,指书信。
雁:古代常用大雁传递书信。
陈雷:陈年老雷,形容深厚的友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翁骑鲸破晓,展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人识仙翁第一回"表明这是人们首次认知这位仙翁的奇遇。"杖屦不应尘外去"和"旌麾早自日边来"则是对仙翁不同于常人的描写,显示其清高脱俗、与自然和谐共处。

"黑头半为忧时改"可能指的是时代的变迁或者个人对于时事的关切。而"青眼唯逢胜地开"则是对仙翁慧眼识破之能力的赞美,能够洞察出最佳之地。"怪底尺书频寄雁"中“尺书”指的是书信,而“寄雁”则是借助飞鸟传递书信,表达了仙翁与常人之间的联系,以及他对于友情的珍视。

最后一句"向来交味比陈雷"意味着仙翁与朋友间的情谊深厚,胜过一般的人际关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仙翁的超然境界,也表达了对友好的怀念和赞美。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了神话色彩,同时又带有深情厚谊的诗篇。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天宫阁秋晴晚望

洛城秋霁后,梵阁暮登时。

此日风烟好,今秋节候迟。

霞光红泛艳,树影碧参差。

莫虑言归晚,牛家有宿期。

(0)

病中赠南邻觅酒

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

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

(0)

荔枝楼对酒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0)

城西别元九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

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0)

诗品二十四则.超诣

匪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0)

湖中寄王侍御

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

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

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

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

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

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

应知方外事,独往非悠悠。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