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名飞燕,雄雌自相将。
饮君玉池水,巢君文杏梁。
美人当轩坐,恐涴罗衣裳。
请君驱除之,君怜不忍伤。
雏生八九子,娇爱比凤皇。
鸣声何啾啾,闻我庭东厢。
习飞还不远,堕坠双扉旁。
主人戒庐儿,毛羽无摧戕。
不啄五株桃,不啑五亩粱。
秋风从西起,翩翩向南翔。
昔为黄口儿,今为乌衣郎。
辞巢谢主人,华屋恩难忘。
愿主寿千岁,岁岁巢君堂。
有鸟名飞燕,雄雌自相将。
饮君玉池水,巢君文杏梁。
美人当轩坐,恐涴罗衣裳。
请君驱除之,君怜不忍伤。
雏生八九子,娇爱比凤皇。
鸣声何啾啾,闻我庭东厢。
习飞还不远,堕坠双扉旁。
主人戒庐儿,毛羽无摧戕。
不啄五株桃,不啑五亩粱。
秋风从西起,翩翩向南翔。
昔为黄口儿,今为乌衣郎。
辞巢谢主人,华屋恩难忘。
愿主寿千岁,岁岁巢君堂。
这首明代杨慎的《双燕曲》描绘了一对鸳鸯般的燕子,它们相互陪伴,饮水于玉池,筑巢于文杏梁。诗中通过美人对燕子的呵护,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燕子雏鸟的鸣叫和飞翔,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它们虽然离开了巢穴,但仍不忘主人的恩惠,表示感激之情。最后,燕子祝愿主人长寿,并希望每年都能在主人的屋檐下筑巢。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和赞美。
有美一人兮,羌姱脩而独处。
扈芝兰以为裾兮,曳明珰之累累。
排风云而遐览兮,抗埃?而遥举。
瞻脩涂之纡阻兮,思蹇产乎延伫。
夫既眷余以惠好兮,又申之以芳期。
时冉冉其将届兮,风波忽而间之。
仰明月之皎皎兮,纷独鉴余罗帏。
众星俨其历历兮,白露湛而未稀。
步长廊以徙倚兮,迷不知其所为。
昔交甫之奇逢兮,解明珠于汉浦。
若洛嫔与神女兮,固余心之所慕。
余既抱此■?兮,汨临风而罔诉。
余令灵氛司筮兮,令蹇脩以通情。
曰两美其必合兮,两爱其必成。
驾云軿与星幄兮,摩阊阖乎余上征。
饮余马于天津兮,撷桂华于月窟。
玉皇悯余之幽衷兮,亦缔之以灵匹。
羌明眸与皓齿兮,焉蕙心与兰质。
欢婉娈之绸缪兮,要余盟乎皎日。
余结以罗带兮,又袭之以蕙裳。
遗余以佩褋兮,汨期焉而吾以行。
情连蜷而不舍兮,余亦黯黯其惨怆。
块余独罹此暌隔兮,渺不知夫天路之茫茫。
青鸟遗余鸾笺兮,既订之密约。
夫何告余以不閒兮,步邅回而反却。
余欲度而无车兮,欲逝而无航。
苟余情之可质兮,虽阒寂夫何伤。
彼天高犹可越兮,路远亦可即恐迟回而不吾顾兮,余怀怅其靡极。
兽踯躅犹思求群兮,鸟孤栖而鼓翼。
纷余独索居而孑处兮,恍屏营而陫恻。
星歘歘而欲稀兮,月黮黮而将匿。
溘时序之播迁兮,既零露而霣霜。
木叶萎而辞干兮,众草萋其烟黄。
何草木之摇落兮,睇松柏而劲好。
谅美人之姱信兮,曰岁寒其永保。
怀朕情而不发兮,羌独悲此远道也。
长憯怛以增欷,孰云察余之中抱也。
余纫秋兰以继佩兮,集申椒其纷罗。
余情虽惝恍兮,顾余心实靡他。
昔尾生之抱柱兮,宁徇义而沈波。
翻雨云于掌上兮,固薄俗之所讹。
结幽盟于金石兮,槛明月而长歌。
歌曰:皓魄盈盈,流光烂兮。彼美者谁,姿容婉兮。
横调玉箫,吹参差兮。手撚璚华,寄远思兮。
思而不见,泪欲颓兮。愿方惠好,永矢不堕兮。
《惜别》【明·李之世】有美一人兮,羌姱脩而独处。扈芝兰以为裾兮,曳明珰之累累。排风云而遐览兮,抗埃?而遥举。瞻脩涂之纡阻兮,思蹇产乎延伫。夫既眷余以惠好兮,又申之以芳期。时冉冉其将届兮,风波忽而间之。仰明月之皎皎兮,纷独鉴余罗帏。众星俨其历历兮,白露湛而未稀。步长廊以徙倚兮,迷不知其所为。昔交甫之奇逢兮,解明珠于汉浦。若洛嫔与神女兮,固余心之所慕。余既抱此■?兮,汨临风而罔诉。余令灵氛司筮兮,令蹇脩以通情。曰两美其必合兮,两爱其必成。驾云軿与星幄兮,摩阊阖乎余上征。饮余马于天津兮,撷桂华于月窟。玉皇悯余之幽衷兮,亦缔之以灵匹。羌明眸与皓齿兮,焉蕙心与兰质。欢婉娈之绸缪兮,要余盟乎皎日。余结以罗带兮,又袭之以蕙裳。遗余以佩褋兮,汨期焉而吾以行。情连蜷而不舍兮,余亦黯黯其惨怆。块余独罹此暌隔兮,渺不知夫天路之茫茫。青鸟遗余鸾笺兮,既订之密约。夫何告余以不閒兮,步邅回而反却。余欲度而无车兮,欲逝而无航。苟余情之可质兮,虽阒寂夫何伤。彼天高犹可越兮,路远亦可即恐迟回而不吾顾兮,余怀怅其靡极。兽踯躅犹思求群兮,鸟孤栖而鼓翼。纷余独索居而孑处兮,恍屏营而陫恻。星歘歘而欲稀兮,月黮黮而将匿。溘时序之播迁兮,既零露而霣霜。木叶萎而辞干兮,众草萋其烟黄。何草木之摇落兮,睇松柏而劲好。谅美人之姱信兮,曰岁寒其永保。怀朕情而不发兮,羌独悲此远道也。长憯怛以增欷,孰云察余之中抱也。余纫秋兰以继佩兮,集申椒其纷罗。余情虽惝恍兮,顾余心实靡他。昔尾生之抱柱兮,宁徇义而沈波。翻雨云于掌上兮,固薄俗之所讹。结幽盟于金石兮,槛明月而长歌。歌曰:皓魄盈盈,流光烂兮。彼美者谁,姿容婉兮。横调玉箫,吹参差兮。手撚璚华,寄远思兮。思而不见,泪欲颓兮。愿方惠好,永矢不堕兮。
https://shici.929r.com/shici/Fvz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