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砾堆堆塞路坳,胜游巷陌尽蓬蒿。
祠宫地卧驼鸣?,秘殿春扃马矢臊。
山色无如今度惨,潮头可似昔时高?
王师贵在能安集,岂必兵行血渍刀?
瓦砾堆堆塞路坳,胜游巷陌尽蓬蒿。
祠宫地卧驼鸣?,秘殿春扃马矢臊。
山色无如今度惨,潮头可似昔时高?
王师贵在能安集,岂必兵行血渍刀?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杭州即事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沉寂的画面。首句“瓦砾堆堆塞路坳”,写出了城市废墟满目疮痍,道路被废弃的瓦砾阻塞,显得破败不堪。次句“胜游巷陌尽蓬蒿”进一步强调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杂草丛生,曾经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
第三句“祠宫地卧驼鸣?”,通过“驼鸣?”这一细节,暗示了祠庙荒凉,连驼马都可能在此歇息,发出声音,更显凄凉。第四句“秘殿春扃马矢臊”则描绘了宫殿深锁,春天的气息中混杂着马粪的恶臭,揭示了宫殿的荒芜和无人打理。
第五、六两句“山色无如今度惨,潮头可似昔时高?”通过对比山色和潮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景的怀念,以及眼前景色的凄凉。最后两句“王师贵在能安集,岂必兵行血渍刀?”以议论收尾,指出国家军队的价值在于维护安定团结,而非单纯依赖武力,表达了对和平与秩序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杭州的今昔对比,寓言了世事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期盼。
琴堂新霁。正凉入薰弦,潜消残暑。
帝日中天,郎星分野,望极碧穹如洗。
蒲境讴歌满路,潘县春风桃李。
相看取,问东君,政绩前贤传里。刚喜。应秖是。
柏府严霜,解作花封雨。
竹马迎来,花骢催发,江郭放教容与。
屈指瓜时易即,棠树垂阴曾几。
频向说,绣衣行,部争留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