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
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
山影乍浮沈,潮波忽来往。
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
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
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
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
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
山影乍浮沈,潮波忽来往。
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
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
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
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
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海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表达。开篇“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两句,勾勒出浩瀚长江汇入大海的宏伟画面,水势奔腾,气势磅磅。接下来的“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则是对远古地理变迁的一种想象,表达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演变的哲思。
“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两句,通过对比的地形与天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眼中的世界似乎已经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达到了一个更为玄远和自由的精神状态。
“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则是对视野中广阔景色的描绘,这里的“无象”意味着诗人所见之物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认知范围,达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境界。紧接着的“山影乍浮沈,潮波忽来往”两句,捕捉了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景象,山影在水面上漂浮不定,潮汐则是在时光流转中不断变化。
“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来去船只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尽管有时看不见船帆,但在心中却仍然保留着对远行者的歌声的回忆,这反映出一种对于旅途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长风吹起,游子心中的孤独感和内心的波动。这种情感的抒发,是诗人旅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体验。
“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两句,则是对黄昏时分自然景象的描绘。在这里,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又宁静的画面。最后,“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和“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以及他对于旅行本身是一种精神追求而非功利目标的理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长江口与海洋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和深邃,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对于自然美、哲思和个人情感表达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