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射平芜一亸鞭,山光万寿正迎前。
飞楼隐入丹霞峤,画楫冲开碧水天。
菊放恰疑金布地,稻收喜看柄遗田。
陪臣携赏非骄富,惇史传将自此年。
罢射平芜一亸鞭,山光万寿正迎前。
飞楼隐入丹霞峤,画楫冲开碧水天。
菊放恰疑金布地,稻收喜看柄遗田。
陪臣携赏非骄富,惇史传将自此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西门楼前观射箭比赛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
首联“罢射平芜一亸鞭,山光万寿正迎前”,描绘了比赛结束后的宁静景象,平旷的草地,山色如万寿般迎接观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飞楼隐入丹霞峤,画楫冲开碧水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比赛场地的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飞楼仿佛融入了红霞之中,画楫则在碧蓝的天空中划破水面,展现出比赛的壮观与自然的壮丽。
颈联“菊放恰疑金布地,稻收喜看柄遗田”,以自然界的秋景为喻,菊花盛开如同黄金铺地,稻谷丰收让人喜悦,既体现了季节之美,也寓意着收获与富足。
尾联“陪臣携赏非骄富,惇史传将自此年”,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活动的赞赏,并希望这样的盛事能被历史记载,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东来渤澥浸扶桑,下见南溟接渺茫。
潮平半拍中华岸,流远时通异域航。
十洲三岛知何在,兴雨腾云多变态。
曾闻鞭石总成虚,复拟扬尘焉可待。
登高望远苦难超,百川并注归沃焦。
忘机鸥鸟狎烟艇,遭睡骊龙弃纬萧。
有客三年居海上,大观饱目心神爽。
倘可浮槎伴列仙,不然乘桴穷沆漭。
昔逢若士吾家子,蒙谷行游苍雾里。
今应何处访安期,我欲从之隔弱水。
安得乘风生羽翰,飞越蓬壶周历金台玉阁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