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钟海月相邀和韵》
《钟海月相邀和韵》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共谁看水过江潭,剩有秋光入雅谈。

又放一瓢来水北,得从诸老过溪南。

醉听弄竹风潇飒,坐对归巢鹤两三。

不是习池多野兴,山公那得屡停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水边聚会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共谁看水过江潭”,以问句形式开启,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想象那幅静谧的画面:在江边,与友人共同观赏流水潺潺,穿越江潭,那份闲适与宁静跃然纸上。

“剩有秋光入雅谈”一句,将季节的变换与文人的雅趣巧妙结合,秋天的景色成为交谈的话题,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品味。

“又放一瓢来水北,得从诸老过溪南。”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享酒食,畅游山水的情景。一瓢酒,一杯茶,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与老友一同漫步于溪流之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份自在与惬意,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

接下来,“醉听弄竹风潇飒,坐对归巢鹤两三。”诗人通过听风弄竹,观鹤归巢,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灵动。风声、竹声、鹤鸣,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让人沉醉其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最后,“不是习池多野兴,山公那得屡停骖。”引用了晋代名士山涛(字季伦)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并非刻意追求野趣,而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才得以多次驻足欣赏。这种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是对传统文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雅趣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江南乐

江南乐,春水红桥满城郭。

出门不用金马络,门前画船如画阁。

绿纱虚窗春雾薄,隔窗蛾眉秋水活,翡翠冠高罗袖阔。

楚舞吴歌劝郎酌,紫竹瑶丝相间作。

船头柳花如雪落,船尾彩旗风绰绰。

秉烛夜游随处泊,人生无如江南乐。

(0)

咏徐氏竹溪之景八首·其二竹间楼

高居已是脱卑凡,况在萧森冷翠间。

欲识此君清绝处,尽遮尘俗不遮山。

(0)

调赵子期二首·其一

玉堂学士日攻文,不识郊原有好春。

得见杏花千百树,却因东郭送行人。

(0)

桃花雨乐府一章寄翼之

秦源春梦阳台晚,风散惊红作秋苑。

闲阴碧树摇暖云,茸苔罗水香氛氲。

蝶飞不湿烟绵路,吴娥怨涩鸾阶步。

参差海羽双燕来,依微石舞潇湘回。

(0)

暮岁即事

北风竟日吹寒雨,云湿天低鸟不飞。

残雪山中消已尽,早梅江上见犹稀。

年光忽去足可惜,壮心空在每多违。

东郊明朝春色动,楼前应可瞻晴辉。

(0)

书陈道士止酒诗后

真乐不在酒,高吟岂为狂。

谁能采菊似陶令,篱东若待江州王。

陈仙紫霞客,脱洒吾所识。

天瓢不染人世香,曾向瑶台醉春色。

玉桃屡食王母笑,眉发千年若年少。

世人往往犹见之,对人但写空中辞。

长江滔滔九江水,江流注海无穷已。

锦肠光射虹影昏,未必尘浆可濡此。

阳春从昔和者稀,大音既发馀音低。

隋侯明月照车乘,纷纷鱼目空尘泥。

高阳小饮夸汉祖,伯伦荷锸终何补。

君不见餐霞楼上飞凤凰,酿玉蚁穴苍苔荒。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