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亭借景引壶觞,元祐诗人翰墨香。
苍峡雷霆龙意气,碧崖烟雨豹文章。
隔邻修竹娟娟静,夹道枯桑冉冉黄。
水泛帘栊檐影倒,风吹城堞角声长。
巴童结束歌仍俊,蜀女腰肢舞亦狂。
千古相望翁季在,眉山草木有辉光。
巍亭借景引壶觞,元祐诗人翰墨香。
苍峡雷霆龙意气,碧崖烟雨豹文章。
隔邻修竹娟娟静,夹道枯桑冉冉黄。
水泛帘栊檐影倒,风吹城堞角声长。
巴童结束歌仍俊,蜀女腰肢舞亦狂。
千古相望翁季在,眉山草木有辉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巍亭借景引壶觞,元祐诗人翰墨香”两句,设定了诗人在一座高耸的亭子里,借助自然美景举杯畅饮,与唐代元祐年间诗人的文采相呼应。"苍峡雷霆龙意气,碧崖烟雨豹文章",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峡中的雷声如同龙吟,碧绿的山崖在烟雨中显得更加灵动,每一处景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文采。
接着,“隔邻修竹娟娟静,夹道枯桑冉冉黄”两句,诗人转向描绘邻近的竹林修长而静谧,以及夹在小路之间的枯桑呈现出淡黄色调,这些景象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衰败之美。
“水泛帘栊檐影倒,风吹城堞角声长”两句,则是对水与风作用下的景观描写。水面上的影子倒映,如同帘幕一般;而风吹过城墙的转角处,发出悠长的回音。
诗人接着提到“巴童结束歌仍俊,蜀女腰肢舞亦狂”,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欢乐的场景,或许是一场集会上的歌舞,巴童指的是边塞之地的人,他们结束了歌曲,依旧保持着英俊的气质;而蜀地的女子,则以其柔美的腰肢和狂放的舞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最后,“千古相望翁季在,眉山草木有辉光”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前贤后哲精神传承的向往,以及对眼前眉山一带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里的“翁季”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智者或贤人,他们的精神至今仍然与我们相望;而眉山的草木,则在阳光下闪耀着辉煌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开窗见明月,团团弄清辉。
湛露下庭柯,幽香发华滋。
手举青玉案,嘉与仙人期。
遨游青云中,遗我最高枝。
茹芳咽琼液,插花醉瑶池。
中有群凤鸣,景星亦相随。
高轩夜深坐,秋影正葳蕤。
勿持广寒斧,为赋小山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