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当年曳杖翁,白云来往有无中。
月明闲照兴亡迹,都付渔樵一笛风。
仿佛当年曳杖翁,白云来往有无中。
月明闲照兴亡迹,都付渔樵一笛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东林废院”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仿佛当年曳杖翁”,以“曳杖翁”这一形象,勾勒出一位老者漫步于云雾缭绕之间的情景,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这里的“仿佛”二字,既表达了对过去景象的追忆,也暗含了对当下情景的相似感受,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次句“白云来往有无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交融的氛围。白云在空中自由飘荡,时隐时现,象征着事物的无常与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隐喻,暗示着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第三句“月明闲照兴亡迹”,将视角转向夜晚的月光,月光照耀下,历史的痕迹显得格外清晰。这里的“兴亡”不仅指代历史上的兴衰更替,也涵盖了个人命运的起伏。月光的“闲照”则赋予了这些历史痕迹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平和,强调了时间的力量,使得一切过往都显得淡然与超脱。
最后一句“都付渔樵一笛风”,以渔樵的形象收尾,寓意深远。渔樵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通人物,他们的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连,不受世俗纷扰。诗人将历史的兴衰、人生的起伏都寄托在这悠扬的笛声之中,通过渔樵的日常活动,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这句诗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复杂世事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超然生活状态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风景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映照的哲学思考。
淡月晃书窗,夜静云撩乱。
敧枕萧萧听雪声,落叶閒阶满。
清晓独开门,淡荡东风软。
诗句成时堕渺茫,眼底江天远。
新脱鱼鳞,平分鹅管,爱勒眉弯。
记掐恨香蕉,愁悰细说,划情嫩竹,怨曲新翻。
才贴梅钿,旋挑铅粉,绣领重交犹道寒。
娇无奈,笑轻拈杏带,浅揭湘斑。
宫棋也学偷弹,时绾就同心羞自看。
解传杯频赌,藏阄罗袖,归鞭重数,刻印阑干。
暗解绡囊,倦调瑶瑟,喂蕊莺儿绣阁间。
凝情处,把瓜犀谩剥,消遣春闲。
一朝衣锦归来,高门不负于公望。
恍然如旧,黄流万里,太行千丈。
只比当时,添些气势,减些风浪。
记采薇戍罢,分茅议定,凯歌动、声悲壮。
元自山西出将。却从他、山东入相。
兜鍪须待,貂蝉换了,凌烟画像。
且把功名,暂都分付,浅斟低唱。
但年年、看取三台长在,老人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