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背几千里大,鹪巢祇一枝深。
赋形虽有殊质,取智终无异心。
姑射神肌似雪,宋人龟手酬金。
寄言匏落之子,莫向尘糠苦寻。
鹏背几千里大,鹪巢祇一枝深。
赋形虽有殊质,取智终无异心。
姑射神肌似雪,宋人龟手酬金。
寄言匏落之子,莫向尘糠苦寻。
这首诗以《逍遥游》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庄子哲学思想,通过对比鹏鸟与鹪鹩的不同生存状态,探讨了生命价值与智慧取舍的主题。
“鹏背几千里大,鹪巢祇一枝深。” 开篇即以鹏鸟与鹪鹩的生存环境作对比,鹏鸟翱翔于广阔的天空,而鹪鹩却栖息在微小的树枝上。这里不仅描绘了两种生物的生活场景,更隐喻了不同个体面对世界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赋形虽有殊质,取智终无异心。” 进一步强调了个体差异与内在智慧的重要性。无论外在条件如何不同,内心的选择和智慧的运用却是相通的。这句诗提醒我们,内在的智慧和决心是超越外在条件的关键。
“姑射神肌似雪,宋人龟手酬金。” 通过“姑射神肌”和“宋人龟手”的典故,进一步阐述了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关系。姑射山上的仙人肌肤如雪,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宋人因龟手而得到报酬,则反映了技艺或内在特质的价值。这两句诗暗示了内在精神与外在成就之间的联系,以及个人独特价值的体现。
“寄言匏落之子,莫向尘糠苦寻。” 最后一句是对读者的寄语,鼓励人们不要被世俗的尘埃所迷惑,而应追求内心的纯净与真实。这里的“匏落之子”可能指那些迷失自我、追求虚名的人,诗人借此告诫他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或地位,而在于内心的修养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智慧价值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富有哲理,也蕴含了对个体自由与内在精神的赞美,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人生智慧的追求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行客念故里,劳者思少休。
如何岁华新,尚尔天南游。
涉五遇佳日,品题自名流。
聊复揩病眼,沙边玩轻鸥。
和风著冠巾,春意动林丘。
缅怀千载人,孤高谅难俦。
亦有一二士,举酒相劝酬。
未知吾故园,草木如此不。
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
赐归傥蒙幸,旧盟良可求。
整驾欲南骛,乃复送公舟。
公行民所瞻,愿言勿淹留。
向来秉事枢,正色有忠谋。
坐觉国势尊,已验权纲收。
如何霖雨泽,偏使及南州。
新春紫诏下,闻者宽百忧。
谁升今重镇,百万宿貔貅。
控江抚长淮,声势接上流。
吾皇志经略,此地合绸缪。
不应万全策,岁月空悠悠。
先当植本根,次第施良筹。
未闻欲外攘,而乃忽内修。
幕府方宏开,人才要旁搜。
可不念葑菲,惟当别薰莸。
留钥岂淹久,即归侍前旒。
尽舒医国手,调瘵会有瘳。
还忆遐荒守,时能寄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