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驾欲南骛,乃复送公舟。
公行民所瞻,愿言勿淹留。
向来秉事枢,正色有忠谋。
坐觉国势尊,已验权纲收。
如何霖雨泽,偏使及南州。
新春紫诏下,闻者宽百忧。
谁升今重镇,百万宿貔貅。
控江抚长淮,声势接上流。
吾皇志经略,此地合绸缪。
不应万全策,岁月空悠悠。
先当植本根,次第施良筹。
未闻欲外攘,而乃忽内修。
幕府方宏开,人才要旁搜。
可不念葑菲,惟当别薰莸。
留钥岂淹久,即归侍前旒。
尽舒医国手,调瘵会有瘳。
还忆遐荒守,时能寄音不。
整驾欲南骛,乃复送公舟。
公行民所瞻,愿言勿淹留。
向来秉事枢,正色有忠谋。
坐觉国势尊,已验权纲收。
如何霖雨泽,偏使及南州。
新春紫诏下,闻者宽百忧。
谁升今重镇,百万宿貔貅。
控江抚长淮,声势接上流。
吾皇志经略,此地合绸缪。
不应万全策,岁月空悠悠。
先当植本根,次第施良筹。
未闻欲外攘,而乃忽内修。
幕府方宏开,人才要旁搜。
可不念葑菲,惟当别薰莸。
留钥岂淹久,即归侍前旒。
尽舒医国手,调瘵会有瘳。
还忆遐荒守,时能寄音不。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张栻所作,名为《送刘枢密留守建康》。诗中表现了对友人刘枢密的赞赏与不舍,以及对其职责和国事的关切。
“整驾欲南骛,乃复送公舟。”开篇便以送别的情景展开,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启程南行的不舍之情。
“公行民所瞻,愿言勿淹留。”诗人赞扬刘枢密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同时希望他不要因自己的请求而延误行程。
“向来秉事枢,正色有忠谋。坐觉国势尊,已验权纲收。”这两句描写了刘枢密的为官品格,秉持公正之心,忠诚谋划,深得君主信任。
“如何霖雨泽,偏使及南州。”诗人对自然景象进行描绘,同时表达了希望恩泽普遍,不仅限于某一地区的美好愿望。
“新春紫诏下,闻者宽百忧。”这里写到了朝廷颁布新的命令,这份喜悦之情能使人心中的忧虑得到缓解。
“谁升今重镇,百万宿貔貅。控江抚长淮,声势接上流。”诗中描绘了刘枢密的重要职责,以及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吾皇志经略,此地合绸缪。”这两句表达了君主对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视,以及对刘枢密留守此地的期待。
“不应万全策,岁月空悠悠。先当植本根,次第施良筹。”诗人提醒友人在职责上需谨慎行事,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强调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逐步实施计划的必要。
“未闻欲外攘,而乃忽内修。”这两句表达了对刘枢密内心世界的关注,希望他能够在内在修养上下功夫。
“幕府方宏开,人才要旁搜。可不念葑菲,惟当别薰莸。”这里赞扬了朝廷广纳贤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够留意这些珍贵的人际关系。
“留钥岂淹久,即归侍前旒。尽舒医国手,调瘵会有瘳。”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刘枢密长久留守的期望,以及期待他的才能能为国家带来治愈之效。
“还忆遐荒守,时能寄音不。”诗篇结束处,以怀旧的情感回顾过去的职守生活,同时希望能够通过书信等方式保持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