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上僧舍不复往日繁丽,独净慈本长老学者益盛,作此诗寄之》
《仆去杭五年,吴中仍岁大饥疫,故人往往逝去,闻湖上僧舍不复往日繁丽,独净慈本长老学者益盛,作此诗寄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

何时策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

(0)
注释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一部分。
冢累然:形容墓葬众多,暗示友人逝世者多。
依旧社:指旧有的社团或结社活动,可能指佛教或某种文化团体。
遗民:指流离失所或失去权力的人,这里可能指社会边缘群体。
印绶:古代官员的象征物,这里指赵叟的官职。
反林泉:指归隐山林,过隐居生活。
策杖:拄杖行走,象征年迈或闲适生活。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学禅:学习佛教禅宗,这里指修行佛法。
翻译
在三吴之地的来往如同一场梦,昔日的朋友大多已化为尘土。
我独自坚守旧时结社的传法,想要与遗留在世的人共度艰难岁月。
听说赵老先生最近已经辞官归隐,竺翁早已回归山林。
何时能手握拐杖与你一同漫步,随心所欲地生活,不再修行佛法。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通过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佛法的追求。开篇“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朋友相继去世的哀伤之情。"独依旧社传真法, 要与遗民度厄年"则展示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以及希望通过佛法帮助他人度过困难时期。

中间两句“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提到了两个人物,可能是与佛学或修行有关的人物,他们或许已经返回了各自的生活状态。"何时策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一同出行,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不再拘泥于禅学。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生活变迁、友情消逝以及个人信仰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着他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有深厚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人。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江门三首·其三

世上自有郭璞眼,江门水作龙门看。

春风几见童冠游,千古还闻川上叹。

(0)

洗耳亭

楚汉纷争兮,四海割据。上无尧德兮,畴识巢父。

(0)

别刘公奇宪副二首·其一

东溟春浪晓,迥映豸衣明。

安得杯如瓠,同斟万顷清。

(0)

题画

近水光初见,远山翠亦开。

菊华还可采,行客盍归来。

(0)

次前韵并送伦太史张黄门奉使安南有序·其一

未度安南巨竹关,征途先过石门山。

平生精力知多少,真可乘轺遍八蛮。

(0)

题梅花卷

百卉千花不敢先,岁寒丰度独清妍。

江湖一枕罗浮梦,两袖氤氲月满天。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