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乘船归来时的景象和心境。首句“卧枕船舷归思清”展现了诗人静躺船头,心中思绪清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望中浑恐是蓬瀛”表达了诗人遥望远方,疑幻疑真,仿佛看见了仙境般的蓬莱和瀛洲。
“桥横水木已秋色”写出了水面桥梁倒映着秋意浓厚的景色,而“寺倚云峰正晚晴”则描绘了山寺坐落在云端,夕阳余晖洒下的宁静画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翠鸟因雨湿而飞起,似乎在躲避,而红色的荷花香气袅袅,仿佛在迎接诗人,展现出生机与热情。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致的变化而起伏。
最后两句“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描绘了越来越清晰的归途,远处传来农舍的鸡鸣狗吠声,以及林间藤萝的轻响,这些声音让诗人感到亲切和熟悉,暗示了他即将回到温馨的家园。
总的来说,这首《湖上晚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湖上归航图,通过景物的变换和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归心似箭的情感。
空江偃仰见明月,月向天心散冰雪。
扪天恍忽与之吻,桂树琼枝纷纠结。
倏挺枯槎汎河汉,又似山阴理归楫。
美人不来江水深,独对风烟正愁绝。
欲愁绝兮奈此怀,征帆茫茫江上开。
黄芦风起鸟声至,千里一望银山来。
银山嵯峨隔沧海,海上群仙复谁在?
五鳌已没三山沈,扶桑叶条失光彩。
丹砂不逐儿童归,旷怀更为秦人悲。
英雄去国彼其志,想像金阙空葳蕤。
笑呼白云觞我酒,翠叠连山作窗牖。
狂风吹月落西去,水气冥冥浴星斗。
夜深忽到蛾眉亭,紫鳞欲去江潮生。
只愁新诗幻出龙虎文,翩然将我日月元气归沧溟。
《月夜过采石江呈樵隐学士兼示吾徒李止顺文》【元·李泂】空江偃仰见明月,月向天心散冰雪。扪天恍忽与之吻,桂树琼枝纷纠结。倏挺枯槎汎河汉,又似山阴理归楫。美人不来江水深,独对风烟正愁绝。欲愁绝兮奈此怀,征帆茫茫江上开。黄芦风起鸟声至,千里一望银山来。银山嵯峨隔沧海,海上群仙复谁在?五鳌已没三山沈,扶桑叶条失光彩。丹砂不逐儿童归,旷怀更为秦人悲。英雄去国彼其志,想像金阙空葳蕤。笑呼白云觞我酒,翠叠连山作窗牖。狂风吹月落西去,水气冥冥浴星斗。夜深忽到蛾眉亭,紫鳞欲去江潮生。只愁新诗幻出龙虎文,翩然将我日月元气归沧溟。
https://shici.929r.com/shici/iyZws.html
梵宇通辽海,僧居属弁韩。
鳌依三藏立,龙近众香蟠。
异域今为一,游方故不难。
绣幢来日下,金刹满云端。
世主多尊佛,沙弥总授官。
衣传中土遍,锡挂上方寒。
网树珠垂络,香株宝刻阑。
况兹穷壮丽,知尔久盘桓。
故国春频至,长途雪又残。
风沙归寺远,岁月作程宽。
日落经华表,天穷得翠峦。
木杯过渡稳,莲座出波乾。
暮雨鸣斋鼓,春风倚钓竿。
诵经泉客听,传钵海神看。
行住都如幻,虚空未足抟。
路应归后忆,云向坐时观。
紫极迷天乐,青霄隔露盘。
如逢国王问,为说圣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