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黄机上鸳鸯锦,明灭疏灯照孤枕。
空闺冷月自娟娟,绝塞金风何凛凛。
起视明河漏已残,沙场遥望路漫漫。
罗帏锦帐人何在,毳幕毡裘地更寒。
手剔残灯取刀尺,制得征衣寄征客。
去年寄去无回音,此日无由识宽窄。
宽窄如今未可知,几回欲剪又迟疑。
金刀未下肠先断,弱线初缝泪自垂。
泪垂点点俱成血,污在征衣不能灭。
殷勤为拭衣上痕,恐令孤客添愁绝。
掩泪裁衣远寄将,妾身不及此衣裳。
衣裳犹得亲君体,贱妾空居天一方。
流黄机上鸳鸯锦,明灭疏灯照孤枕。
空闺冷月自娟娟,绝塞金风何凛凛。
起视明河漏已残,沙场遥望路漫漫。
罗帏锦帐人何在,毳幕毡裘地更寒。
手剔残灯取刀尺,制得征衣寄征客。
去年寄去无回音,此日无由识宽窄。
宽窄如今未可知,几回欲剪又迟疑。
金刀未下肠先断,弱线初缝泪自垂。
泪垂点点俱成血,污在征衣不能灭。
殷勤为拭衣上痕,恐令孤客添愁绝。
掩泪裁衣远寄将,妾身不及此衣裳。
衣裳犹得亲君体,贱妾空居天一方。
这首《寄衣曲》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寒冷的边塞,为远方征战的丈夫缝制衣物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
首句“流黄机上鸳鸯锦”,以织机上的鸳鸯图案象征夫妻间的恩爱,然而这美好的画面却只能在梦中相见。接下来,“明灭疏灯照孤枕”一句,通过昏暗的灯光映照在孤独的床上,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寂寞与孤独。
“空闺冷月自娟娟,绝塞金风何凛凛。”这两句通过冷月与凛冽的秋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主人公内心的哀伤。随着夜深人静,“起视明河漏已残”,主人公起身看窗外,银河渐落,时间流逝,而远方的丈夫却仍在战场。
“沙场遥望路漫漫”,描绘了主人公对丈夫所在战场的遥远与漫长,表达了对丈夫安全的深深担忧。接着,“罗帏锦帐人何在,毳幕毡裘地更寒”两句,通过对比主人公温暖的居所与丈夫身处的寒冷战场,加深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揭露。
“手剔残灯取刀尺,制得征衣寄征客”,展现了主人公为丈夫缝制衣物的辛劳与深情,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她也坚持为丈夫准备衣物,寄托着对他的关爱与思念。
“去年寄去无回音,此日无由识宽窄”,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消息的渴望与焦虑,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担忧。最后,“衣裳犹得亲君体,贱妾空居天一方”,虽然衣物能触碰丈夫的身体,但自己却只能独处他乡,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女性的柔情与坚强,以及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