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辔度回峰,引领瞻岩户。
九松本名山,精蓝亦已古。
钟声响隔云,塔影直当午。
其山无凡木,苍松以千数。
龙鳞未许摩,虬盖差堪睹。
不辨旧与新,遑论宾兮主。
云胡以九称,想似秦时五。
信辔度回峰,引领瞻岩户。
九松本名山,精蓝亦已古。
钟声响隔云,塔影直当午。
其山无凡木,苍松以千数。
龙鳞未许摩,虬盖差堪睹。
不辨旧与新,遑论宾兮主。
云胡以九称,想似秦时五。
这首诗描绘了九松山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古刹与千年苍松的和谐共生。
首句“信辔度回峰”,诗人信步而行,穿越曲折的山峰,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引领瞻岩户”,引颈远望,岩洞门户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九松本名山,精蓝亦已古”点明了九松山的特色——以九株名松著称,古刹也历史悠久。接下来,“钟声响隔云,塔影直当午”描绘了山中清幽的环境,钟声穿透云层,塔影直立正午,静谧而庄严。
“其山无凡木,苍松以千数”强调了九松山的独特之处,山上皆是苍松,数量众多,显示出自然景观的壮观。诗人接着描述了松树的形态,“龙鳞未许摩,虬盖差堪睹”,松树的树皮如龙鳞般光滑,树冠如虬龙般盘旋,形象生动。
“不辨旧与新,遑论宾兮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无论松树是新是旧,都不影响它们在山中的地位,仿佛宾主不分,共同构成了山林的和谐景象。
最后,“云胡以九称,想似秦时五”,诗人思考为何以“九”来命名,或许是因为它与古代某些文化或传说有关联,让人联想到秦朝的五帝,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九松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间流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