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山堂雷雨深,湿云骄霭递层阴。
争飞紫燕嗔相及,贪长青莎喜自禁。
烽火不时传外警,楼船终日倘东临。
何人更奏文园赋,晚暮迟徊折寸心。
首夏山堂雷雨深,湿云骄霭递层阴。
争飞紫燕嗔相及,贪长青莎喜自禁。
烽火不时传外警,楼船终日倘东临。
何人更奏文园赋,晚暮迟徊折寸心。
这首明代边贡的《四月二日对雨》描绘了初夏时节山堂内雷雨交加的景象,细腻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情感。首句“首夏山堂雷雨深”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将读者引入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中。接着,“湿云骄霭递层阴”一句,通过“湿云”和“骄霭”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云层厚重、雨势渐浓的景象,同时“递层阴”三字巧妙地表现了雨云逐渐覆盖山堂的过程。
“争飞紫燕嗔相及,贪长青莎喜自禁”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紫燕和青莎以情感,前者因飞行被其他鸟儿打扰而显得不满,后者则因生长旺盛而喜悦,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烽火不时传外警,楼船终日倘东临”两句由自然景观转向对国家局势的隐喻,烽火象征战争警报,楼船代表军事行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最后,“何人更奏文园赋,晚暮迟徊折寸心”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文园赋在这里可能是指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借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向往或对某种理想状态的追求。晚暮迟徊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纠结,折寸心则直接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动态,还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边贡作为明代文人的独特视角和艺术才华。
九秋白玉盘高,夜来冷射银河水。
好风清露,碧梧高竹,骎骎凉气。
女手香纤,一山黄菊,半青橙子。
趁鹅儿新酒,篘云漉雪,一年好、君须记。
我走天东万里。笑归来、山川良是。
沙鸥远浦,野麋丰草,唯便适意。
但愿当歌,月光常共,金樽摇曳。
听穿云声里,惊人秀句,卷澄江醉。
烟雨枫桥路。算年来、几番送别,故人千里。
君亦当初缘底事,不念平生俦侣。
容易把、幽欢间阻。
岁晚却思来访旧,旧处亭馆,废垣荒圃。
寒日照,残桑梓。同游似我今余几。
且留连、小窗清夜,挑灯疑语。
身外事多何必问,□□□□□□。
况鬓影、相看如许。
秋草萧萧连茂苑,正堪愁、杜牧诗中意。
谁画在,行装里。
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彩云深处。
有半湿青红,画阑雕砌。繁英密蕊重重树。
望中迷数里。似蜀锦、张成步障,石家徒僭侈。
夜深把银烛高烧,有时更折向、铜瓶斜贮。
微风度,朱唇似,迎人笑语。
□坡老、当年一见,何事在、天涯僧舍底。
争似此、安排华屋,长相从富贵。
兰雪衣衿,芝雪冠佩,欬唾动成珠玉。
芳草萋迷,蓬莱杳渺,皎皎白驹空谷。
濯发沧洲,怡颜芳树,乐甚从伶丝竹。
问天生、湖海元龙豪气,肯令消缩。
君不见二陆联芳,三苏接武,声动九重黄屋。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真足快人心目。
拂袖东胶,出门西笑,莫恋故园松菊。
看浊河、流水重清,齐唱太平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