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读寅恪丁亥除夕诗感赋》
《鹧鸪天.读寅恪丁亥除夕诗感赋》全文
清 / 刘永济   形式: 词

绝倒驴鞍那可期,拂簪盥眼定何时。

重衾夜夜江山梦,老去龟堂未断痴。

红烛泪,替谁垂,更长吟坐独成悲。

残梅乱雪纷纷里,巴觉春光冉冉非。

(0)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刘永济所作,名为《鹧鸪天·读寅恪丁亥除夕诗感赋》。诗中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历史人物陈寅恪的深刻感慨与怀念。

首句“绝倒驴鞍那可期”,以“驴鞍”隐喻陈寅恪的学术成就,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陈寅恪已逝去的遗憾。接着,“拂簪盥眼定何时”一句,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陈寅恪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与之相聚时刻的渴望。

“重衾夜夜江山梦,老去龟堂未断痴”两句,运用梦境和时间流逝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陈寅恪的深切怀念,即使在年老之时,这份痴情仍未消减。这里“江山梦”既指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如江山般伟大,也暗含了对陈寅恪生前生活场景的回忆。

“红烛泪,替谁垂”一句,以红烛的泪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对陈寅恪精神的传承与怀念。接下来,“更长吟坐独成悲”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独自面对长夜时的孤独与悲伤,进一步深化了对陈寅恪的怀念之情。

最后,“残梅乱雪纷纷里,巴觉春光冉冉非”两句,以自然景象的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对陈寅恪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残梅象征着陈寅恪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如同冬日残梅,依然坚韧不屈;乱雪则象征着外界的纷扰与变迁,而“春光冉冉非”则表达了诗人对陈寅恪精神超越时空限制的信念,即陈寅恪的精神如同春光,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将永远照耀人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陈寅恪的怀念与追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刘永济

刘永济
朝代:清

刘永济(1887一1966) ,男,字弘度,宏度,号诵帚,晚年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19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长沙中学教师,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文学史教研组主任。湖南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文学评论》编委。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猜你喜欢

和得全喜雪韵·其一

天道流行自有经,一冬常燠大无伦。

临期飞雪粗成冷,只隔明朝便是春。

窗外晓山高积玉,梦回夜月更铺银。

玄冥恰似轮台悔,改过虽新已误人。

(0)

题墨梅·其二

笔头开造化,花外越精神。

偃蹇蟉龙表,新梢最可人。

(0)

题花光梅十首·其二绝后再苏

深山大泽老龙僵,不染樵人斧上霜。

月魄存存枯槁里,忽然枝上弄精光。

(0)

题立斋天台图·其一

留题已是十年前,展卷重看思惘然。

汝以不言传至道,岂如吾道以言传。

(0)

叶西庐惠冬菊三绝·其一

风紧东篱长旧荄,主人杖屦日徘徊。

后时独立应无恨,少待梅花相伴开。

(0)

再和韵上石塘吴·其四

破笈兵韬久已焚,床头仅有易书存。

一观周礼归来后,依旧白云深闭门。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