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铜鼓二首·其二》
《铜鼓二首·其二》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铜鼓扶胥旧饱闻,数声催转海门春。

闸河处处闻铜鼓,愁杀夫差忍饿人。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铜鼓二首(其二)》以铜鼓为题,描绘了古代战争中铜鼓的使用场景,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与情感。诗中通过“铜鼓”这一意象,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文化的独特魅力,也隐含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沉思考。

首句“铜鼓扶胥旧饱闻”,开篇即点出“铜鼓”这一主题,并提及“扶胥”,暗示了铜鼓在古代海上军事行动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饱闻”二字,既表达了对铜鼓熟悉之感,也暗含着对过往历史的回顾与感慨。

次句“数声催转海门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铜鼓之声比作催动春天到来的力量,生动地描绘了铜鼓在战场上激昂的节奏,仿佛能唤醒沉睡的大海,赋予其生机与活力。这不仅展现了铜鼓在军事行动中的实际作用,也赋予了它一种超乎寻常的象征意义,即它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象征。

后两句“闸河处处闻铜鼓,愁杀夫差忍饿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不仅提到了“闸河”,暗示了战场的广阔与复杂,同时也将视角转向了战争中的普通士兵——“夫差忍饿人”。通过“愁杀”一词,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士兵生活艰辛、饱受饥饿之苦的深切同情。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战争场面的宏大描绘,也有对人性深处的关怀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铜鼓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文化的特点,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触及了战争对个体命运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游苏门山示徐婿见初昆季并三子

苏门山庳隘,濯濯无颜色。

孙登鸾凤啸,阮藉鸱鸢嚇。

风雨飒中天,百兽为之匿。

临眺动群疑,虚名若浪得。

而我不谓然,阐微贵摭实。

此山空其中,上土下则石。

万窍搜天根,一绵贯地脉。

灵气萦绕之,源源通不塞。

运济卫河流,滥觞罅缝坼。

其功助灌溉,其害谢冲激。

倒浸玻璃屏,山固兼水德。

嗒然不自明,悃逼道用默。

受侮于目论,甄藻赖宝识。

朗朗见山心,白云澹夷怿。

清辉良复佳,试泊张融宅。

(0)

杨忠烈涟

禁掖危疑地,维持护圣躬。

大声麟趾殿,立刻哕鸾宫。

入井言皆妄,垂帘智自雄。

头须一夜白,腔血九霄红。

贿枉熊飞百,仇深魏进忠。

赵高谋叵测,王圣事交通。

擢发罪难数,燃脐膏易融。

义儿鹰大布,酷吏鼠狐丛。

一网连珠染,三琵虐焰攻。

钉囊牢穴下,妻子堞楼中。

醮佑同文狱,钱输卖菜佣。

小臣陪顾命,帝鉴有馀恫。

(0)

郭参政绪

大军舍金齿,单骑抵南甸。

峻险不可登,斩棘绳鱼贯。

土官象舆迎,毒雾中胡旋。

擐甲环数重,从行者肉颤。

传檄渡金沙,革心革其面。

侵地既以归,降人亦以献。

冒死成奇功,功奇在不战。

易代始行赏,级一俸加半。

雨露良已赊,劳臣性命贱。

(0)

三日后再雪德昌复枉骑见过既而复和前萹见赠辄亦次韵

夜深万籁寂无闻,晓看平阶展素茵。

茗碗纵寒终有韵,梅花虽冷自知春。

使君磊落如天骥,老我堆豗似冻㕙。

深愧闭门高卧客,枉劳车骑巳三巡。

(0)

奉隆福召命赴都过德清别业

骤喧气候变,幽园卉物凄。

山云石上起,春鸟雨中啼。

牵衣怜稚子,举案愧山妻。

苦被虚名累,未得遂高栖。

(0)

误后世

不可作,平章事,尤不可,作学士。

君不见,新法行,害一世;新经行,害百世。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