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下山兮水潺潺,游子去兮何时还。
白云朝出兮暮来归,游子去兮何时。
怅不返兮予愁,子胡为兮淹留。
归来兮人间不可以久游,烟霞为家兮白云蒙头。
膏火煎熬兮火消膏,归来归来,龙泉可图。
云下山兮水潺潺,游子去兮何时还。
白云朝出兮暮来归,游子去兮何时。
怅不返兮予愁,子胡为兮淹留。
归来兮人间不可以久游,烟霞为家兮白云蒙头。
膏火煎熬兮火消膏,归来归来,龙泉可图。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的《招隐》,描绘了一幅游子远离尘世、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的画面。首句“云下山兮水潺潺”以流水声衬托出山间的宁静,游子离去的场景显得尤为寂寥。“白云朝出兮暮来归”象征着游子的漂泊不定,诗人借此表达对游子早日归来的期盼。“怅不返兮予愁,子胡为兮淹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游子滞留不归的惆怅与忧虑。
后两句“归来兮人间不可以久游,烟霞为家兮白云蒙头”进一步强调了人世间短暂和虚幻,劝游子回归自然,将烟霞和白云视为真正的归宿。“膏火煎熬兮火消膏”运用比喻,形容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消逝,再次呼唤游子早日归来。“归来归来,龙泉可图”则寄寓了诗人希望游子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回归内心,寻求永恒的安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归隐理想的深刻思考。
昔闻巫山高,今见巫山来。
巫山高兮高莫比,金削面面芙蓉开。
峡中可望不可即,万变云烟自朝夕。
十二奇峰天造成,我欲从之无羽翼。
见此名山真大观,且留双眼恣盘桓。
闻猿不下思乡泪,见月徒伤去国魂。
谁诬此山下神女,为雨为云总虚语。
我为山灵一洗羞,更荐江蘋酹芳醑。
十年湖海望君门,露冕行春雨后村。
五道旬宣惭政拙,一方黎庶喜生繁。
丝纶密地需君手,今古闲愁黯客魂。
此日市沽须尽醉,肯将得失向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