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富贵即神仙,茗碗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碗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牟巘所作,名为《奉寄沈公介石老仙》。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写给隐居山林的朋友沈介石的诗,表达了对其超然物外、不慕虚荣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向往。
“不贪富贵即神仙”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法勾勒出沈介石清高脱俗的人格特质。紧接着,“茗碗香炉古易编”则描绘了他淡泊名利、享受简朴生活的情景,通过对茶具和香炉这两种生活用品的提及,展现了一种超然世俗的生活状态。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表达了诗人对于沈介石能够在纷扰尘世中勇敢退隐的赞赏。这里的“急流”比喻世事变迁,而“介石”的“勇退”,则显示出一种对世俗欲望的坚决拒绝和超脱。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进一步描绘了沈介石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三危露下”指的是险峻的山峰下,“九锁山中”则形容深山之中的闭塞与宁静。而“断俗缘”,则意味着彻底摆脱尘世间的羁绊。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沈介石共同生活的喜悦,以及对未来在山中共度美好时光的期待。这里的“诗人”,指的是牟巘自己,而“一笑醉丹泉”,则是对那种心灵纯净、无忧无虑状态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沈介石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其品格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清高脱俗、超然物外生活理想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于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昔见相公登瀛洲,今见公子为校雠。
鲲鹏变化三十载,我生安得不白头。
君前拜恩父前庆,暂向南都秉顺流。
南都留守颇为喜,将吏入贺靴声遒。
酒舁银瓮羊脔炙,上下和煦移凉秋。
归来却上柳堤路,西风健马控花虬。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鉴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单衣湿白露,鸣雁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雁声一何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