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息寒蛩吟,山斋夜更静。
小立银蟾明,梧桐散清影。
雨息寒蛩吟,山斋夜更静。
小立银蟾明,梧桐散清影。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斋中雨后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交融。
首句“雨息寒蛩吟”,以“雨息”点明了雨后的情境,而“寒蛩吟”则借蟋蟀的低吟声,营造出一种秋夜特有的凉意和寂静。这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接着,“山斋夜更静”一句直接点题,强调了山斋在夜晚的宁静。这里的“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无声,更是心灵上的平和与沉寂,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纯净与超脱。
“小立银蟾明”描绘了诗人站立于山斋之中,抬头望见明亮的月亮(“银蟾”为月亮的美称),月光洒落,使得四周景物更加清晰可见。这一句通过“小立”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姿态,又暗示了他在此刻的专注与沉思。
最后,“梧桐散清影”将视线转向了周围的梧桐树。随着月光的照耀,梧桐树的影子被投射在地上,形成了一幅清幽的画面。这里的“清影”不仅指出了梧桐树影的特质,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山斋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给人以宁静与美的享受。
雪消春浅。
听爆竹送穷,椒花待旦,系马合簪,鸣鸦列炬,几处玳筵开宴。
介我百千眉寿,齐捧玉壶金盏。
最奇绝,是小桃新坼,争妍粉面。女伴。
频告语,守岁通宵,莫放笙歌散。
酒晕朝霞,寒欺重翠,却忆凤屏香暖。
笑拂满身花影,遥指珠帘深院。
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君家不种通神钱,只种春色留庭前。
庭前春色谁最妍,二女解佩来江边。
沉沉华屋清夜起,火树银花月如水。
自然颜色变韶稚,况乃新妆露初洗。
春初艳粉秋初莲,绛绡广袂罗群仙。
华清池畔娇无力,赤凤楼中困未眠。
后来更许谁相拟,海棠欲睡薰秾李。
亦知等级且追陪,格外风流不相似。
一枝乞得归茅屋,窗里铜瓶窗外竹。
不禁清绝意萧然,大似佳人依草木。
阆苑花无世上缘,收香还入四禅天。
明朝风雨催归去,花月重圆又一年。
神情邃美肤粗恶,泾渭由来两清浊。
要求绘笔尽芳妍,更问尊前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