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洲在桥北,我仆云路迂。
语仆尔何知,彼有高士庐。
问樵得处所,林樾尤扶疏。
脩竹仅万个,古梅非一株。
小畦植蔬果,复有沼可渔。
下马式篱藩,摄袂循庭除。
不闻鸡犬声,茶烟起庖厨。
伊人道义富,岂比山泽臞。
萧然蓬蒿中,尚友泗与洙。
古来连云第,翕赫众竞趋。
渐台暨郿坞,变灭才须臾。
圣门不朽事,乃属陋巷儒。
愿君长保此,是亦颜之徒。
乌洲在桥北,我仆云路迂。
语仆尔何知,彼有高士庐。
问樵得处所,林樾尤扶疏。
脩竹仅万个,古梅非一株。
小畦植蔬果,复有沼可渔。
下马式篱藩,摄袂循庭除。
不闻鸡犬声,茶烟起庖厨。
伊人道义富,岂比山泽臞。
萧然蓬蒿中,尚友泗与洙。
古来连云第,翕赫众竞趋。
渐台暨郿坞,变灭才须臾。
圣门不朽事,乃属陋巷儒。
愿君长保此,是亦颜之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访问隐逸之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高洁生活和深厚友情的赞美。诗中“乌洲在桥北,我仆云路迂”设置了意境,烘托出一片幽静而不失壮丽的景象。“语仆尔何知,彼有高士庐”则揭示了诗人寻访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那些隐逸山林之中的高洁士人。
在对话中,“问樵得处所,林樾尤扶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探求。而“脩竹仅万个,古梅非一株”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同时也象征着高洁独立的人格。接着,“小畦植蔬果,复有沼可渔”展示了隐逸之士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下马式篱藩,摄袂循庭除”则是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一种恭敬和期待的心情。而“不闻鸡犬声,茶烟起庖厨”则是对隐逸之士日常生活的刻画,表明这里远离尘嚣,宁静而祥和。
“伊人道义富,岂比山泽臞”一句,赞美了隐逸之士的人格和境界,认为他们的品德和智慧远胜于世俗之物。紧接着,“萧然蓬蒿中,尚友泗与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高洁友情的珍视。
“古来连云第,翕赫众竞趋”一句,提及了历史上那些追求高洁生活的人物,暗示着这种追求是有传统和尊贵的。而“渐台暨郿坞,变灭才须臾”则是在强调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的背景下,表达出对这份高洁生活的珍惜之情。
最后,“圣门不朽事,乃属陋巷儒。愿君长保此,是亦颜之徒”一句,则是诗人对隐逸之士的期望,希望他能长久保持这种高洁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晚辈,对这份境界的向往和追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独立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