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向金谷人,寝向铜街女。
梦中守槐安,醒起衾仍布。
功名虽一时,此道足千古。腐如鼠,威于虎。
祢先生,挝大鼓。
醉向金谷人,寝向铜街女。
梦中守槐安,醒起衾仍布。
功名虽一时,此道足千古。腐如鼠,威于虎。
祢先生,挝大鼓。
这首诗《偶书》由明代诗人黎彭龄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对人生、功名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首句“醉向金谷人,寝向铜街女”,以“金谷”和“铜街”为背景,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醉生梦死的享乐主义者与夜以继日劳作的普通人。这里,“金谷”象征着奢华与享乐,“铜街”则代表了辛勤与平凡生活。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人们追求的不同方式。
接着,“梦中守槐安,醒起衾仍布”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梦中,人们可能追求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槐安国”,那是一个无忧无虑、充满幸福的地方。然而,当他们醒来时,现实却是穿着粗布衣裳、过着平凡生活的日常。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人们在追求梦想与面对现实时的矛盾心理。
“功名虽一时,此道足千古”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反思。功名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荣耀与权力,但真正的价值在于道德与精神层面的追求,这些影响深远,足以流传千古。诗人在此强调了道德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超越了物质与权力的局限。
最后,“腐如鼠,威于虎。祢先生,挝大鼓”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腐如鼠”与“威于虎”进行对比,前者形容那些贪腐、自私、如同老鼠般卑微的存在;后者则象征着勇敢、正义的力量,如同老虎般威猛。同时,提到了“祢先生”,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贤者或道德楷模,通过“挝大鼓”的动作,强调了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正义之声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偶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对比,探讨了人生、功名与道德的价值,提醒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大庾岭头,梅花所出。气压罗浮,名动月窟。
颍川遗老,冰雪风骨。
呜呼梅花,花中之儒,先天下之春,胡为不友而友此君。
此君虚直,是此老之心术。
此君标格,是此老之精神。
婆娑鸾凤影,变化蛟龙身。
睿圣与齐德,俗士不敢亲。
翠云一万丈,白日摇苍旻。
苍雪洒六合,祝融回朱轮。
姑射仙人冷偷眼,广平学士冰生唇。
晋七贤、唐六逸,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来倾三百杯。
脱帽露顶此君侧,玉山自倒非人推。
竹溪处士今何在,半夜还骑綵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