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答孟郊》。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才学抱负与现实境遇之间的矛盾。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这里,“规模”指的是宏伟的文章或文学创作,而“背时利”则意味着作品不受当时流行趋势的影响。诗人强调自己的文学才华超越了世俗的功利观念,与天然的规律相契合,展现了其高洁的艺术追求。
接下来的“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则是对比之词,人们都在尽情享受着物质生活,而诗人自己却无法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这里的“不得饱”不仅指食物上的匮乏,更表达了内心的空虚和渴望。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这里,诗人用季节变化来比喻自己的情感状态。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时候,但诗人的思绪已经变得紊乱;到了秋天,本该是收获的时节,却又充满了悲伤。这两句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难以自已。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这是对时间流逝速度的一种感慨。早晨的餐食尚未结束便已到中午,晚上则是直到深夜(亥时,相当于现代的9点到11点)。诗人通过这种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时间飞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这里,“名声”指的是个人的名誉或声望,而“膻腥”则形容其轻浮易逝。诗人通过对比肉体(肠肚)与精神世界(名声)的状态,强调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远胜于外在的荣誉。
最后,“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的坚持,以及对现实社会道路艰辛的无奈。这里“古心”指的是对古代圣贤之道的怀念与追求,而“自鞭”则是自我反省和约束的行为。
整首诗通过多层面的对比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韩愈作为文学家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其所处时代文化人士之间的矛盾与挑战。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