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箫鼓竞□花。今岁数谁家。
续命鬓边绿缕,照人窗下榴花。
蒲觞吊屈,痴儿呆女,尽也由它。
谁放潇湘恨水,年年流遍天涯。
满城箫鼓竞□花。今岁数谁家。
续命鬓边绿缕,照人窗下榴花。
蒲觞吊屈,痴儿呆女,尽也由它。
谁放潇湘恨水,年年流遍天涯。
这首《朝中措·端午》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与节日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满城箫鼓竞插花”,开篇即以生动的场景勾勒出端午节的欢腾气氛,人们在城市中吹奏着乐曲,竞相插戴鲜花,营造出一片喜庆的节日氛围。“今岁数谁家”,则以疑问句式引出对今年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关注,暗示了节日的普遍性和参与者的广泛性。
“续命鬓边绿缕,照人窗下榴花”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自然景观。绿缕象征着续命带,是端午节祈福避邪的物品;榴花则寓意着吉祥和繁荣,两者共同构成了端午节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节日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蒲觞吊屈,痴儿呆女,尽也由它”,表达了对屈原的纪念之情。端午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这里通过“蒲觞”这一习俗,寄托了对屈原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以“痴儿呆女”的轻松口吻,体现了节日中的欢乐与包容,展现出传统节日中的人情味。
“谁放潇湘恨水,年年流遍天涯”,最后两句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时空背景,借潇湘之水的流淌,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不朽精神的追思,以及对端午节文化传承的感慨。潇湘恨水,既指屈原投江的汨罗江,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不断延续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载体,融合了民俗、自然、历史与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同时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渴望。
五丝蹙云双帔长,珠冠翠蕤明两珰。
早年身侍两姑傍,良人执戟戍边方。
齐眉举按上高堂,夜灯课子青藜光。
良人已矣诸孤昌,大者名在六郡良。
小者南省尚书郎,诸孙阶下俨成行。
瑶环瑜珥间珩璜,花前迭进奉霞觞。
花枝拂帘风日香,人间总谓天茫茫。
有如人斯天岂忘,新年七十鬓微霜。
药饵不御身康强,门前晋水春洋洋。
谓君酿取酒千缸,君家此乐殊未央。
夙抱林野性,自非鹓鹭姿。
天风一借便,并入云楼栖。
玉池饮宵露,珠树扬朝曦。
由来际时幸,岂谓缘德滋。
嫖姚不顾家,千古称雄奇。
况此事文墨,曾无筹幄帷。
频年树松桂,仅与萧艾齐。
痴儿强解事,徒手搏象犀。
藩墙既自理,舂锸亦躬持。
遂令三亩间,童奴日奔驰。
且为息偃地,敢与祥祯期。
华篇竞藻饰,嫫母成西施。
缅怀群仙会,大火犹未西。
绀瓜落霜刃,朱李来冰池。
虽微钟鼎盛,颇与山林宜。
尘沙隔远道,企望空垂颐。
安石出较早,渊明归恨迟。
载歌嗣高韵,正值黄花时。
《天彝生日乡里诸公会于小园赋鹤亭芝瑞诗各次其韵奉谢·其十次韵絅庵》【明·顾清】夙抱林野性,自非鹓鹭姿。天风一借便,并入云楼栖。玉池饮宵露,珠树扬朝曦。由来际时幸,岂谓缘德滋。嫖姚不顾家,千古称雄奇。况此事文墨,曾无筹幄帷。频年树松桂,仅与萧艾齐。痴儿强解事,徒手搏象犀。藩墙既自理,舂锸亦躬持。遂令三亩间,童奴日奔驰。且为息偃地,敢与祥祯期。华篇竞藻饰,嫫母成西施。缅怀群仙会,大火犹未西。绀瓜落霜刃,朱李来冰池。虽微钟鼎盛,颇与山林宜。尘沙隔远道,企望空垂颐。安石出较早,渊明归恨迟。载歌嗣高韵,正值黄花时。
https://shici.929r.com/shici/Isn7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