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田园的生活情趣。开篇“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两句,通过早晨开放的野花和四处歌唱的春鸟,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融于自然之中的心境。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两句,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感慨。万里长江,不断地流淌,时间在无声中悄然滑过。而“三年落日低”则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日落的低沉,显得岁月更替、光阴荏苒,让人不禁感叹时光易逝。
接着,“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畏人成小筑”,诗人展示了一种自我封闭、避世独立的心态,而“褊性合幽栖”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褊性即是恬淡寡然的性情,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两句,则是对隐逸生活具体写照。榛草丛生,门前小路被野草所覆盖,这不仅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庭院,也象征着诗人与世隔绝的心境。而“无心走马蹄”,则表明诗人已经超脱尘俗,无意于功名利禄之争,只是随性而行,顺其自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