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一骑走红尘,曾进唐宫奉太真。
此日也将珠颗啖,休嗤余唾拾佳人。
关山一骑走红尘,曾进唐宫奉太真。
此日也将珠颗啖,休嗤余唾拾佳人。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独特见解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思。
首句“关山一骑走红尘”,描绘了一幅古代宫廷中,使者骑马飞驰于关山之间,运送荔枝的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速度的紧张感。荔枝作为贡品,穿越千山万水,只为满足宫廷的口腹之欲,这一过程既体现了荔枝的珍贵,也暗示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
次句“曾进唐宫奉太真”,直接点明荔枝与唐代宫廷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与杨贵妃(太真)的关联,进一步强化了荔枝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通过“曾”字,诗人将荔枝的历史角色与个人情感相融合,赋予了荔枝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后两句“此日也将珠颗啖,休嗤余唾拾佳人”,则从现实角度出发,探讨了荔枝的食用价值与社会现象。诗人以“珠颗”形容荔枝的珍贵,同时也暗喻其在人们心中的高雅地位。通过“啖”字,生动地展现了品尝荔枝的乐趣。然而,诗人又以一种幽默而讽刺的方式,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甚至不惜贬低他人来获取所谓的“佳人”。这种反讽意味,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描写,巧妙地结合了历史、文化、社会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湖南三千里。
百万人家争送喜。
元戎初度,和气水流山峙。
荆楚中间寿域开,翼轸傍边台躔起。
崧岳降神,维箕骑尾。
见说君王注倚。
问舟楫、监梅谁是。
国人争望周公,东归几几。
功名多载旂常上,福禄平分天壤里。
家家弦管,年年孤矢。
楚天霜晓,看老来秋圃,寒花犹在。
金阙栽培端正色,全胜东篱风采。
雅韵清虚,幽香淡泊,惟有陶家爱。
同他尘世,落红愁处如海。
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
休道三闾曾旧识,轻把木兰相对。
延桂同盟,索梅为友,不复娇春态。
年年秋后,笑观芳草萧艾。
水满横塘占晓凉,莲腮霞举叶云生。
鱼儿富贵真难比,翠盖红妆拥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