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看僧鞋菊用旧韵》
《看僧鞋菊用旧韵》全文
明 / 顾应祥   形式: 七言律诗

去年今日赏僧鞋,又是秋风一度开。

岂有灵根通佛性,欲凭行脚见如来。

缁尘洗尽元无染,浮世看残莫浪猜。

仕路羊肠俱踏遍,宁将晚节共深悲。

(0)
鉴赏

这首诗以“看僧鞋菊”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生活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僧鞋与菊花的描绘,隐喻了对清净、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首句“去年今日赏僧鞋”,以“赏”字点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欣赏与敬仰,暗示了对僧鞋所代表的清静、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次句“又是秋风一度开”,以秋风的更替象征时间的流逝,菊花的开放则寓意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同时也呼应了首句中的“赏”,暗示了诗人对四季更迭、生命轮回的感慨。

“岂有灵根通佛性,欲凭行脚见如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探讨僧人的内心世界与修行境界,通过“灵根”、“佛性”、“行脚”、“如来”等佛教术语,表达了对僧人精神追求的理解与共鸣。这里,“灵根”可能指内心的纯净与觉醒,“佛性”则是指达到觉悟状态的内在本质,“行脚”代表僧人云游四方、寻求真理的过程,“如来”则是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最高境界。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疑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敬佩。

“缁尘洗尽元无染,浮世看残莫浪猜”两句,诗人以“缁尘”(僧人衣着的颜色)比喻僧人的清净生活,强调其不受世俗污染的特质。同时,通过“洗尽”、“无染”、“浮世”、“看残”等词,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僧人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与羡慕。最后,“莫浪猜”则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猜测或误解僧人的生活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僧人精神世界的尊重与理解。

“仕路羊肠俱踏遍,宁将晚节共深悲”两句,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仕途经历,将其与僧人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僧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钦佩之情。这里的“仕路”指的是官场之路,“羊肠”形容道路曲折艰难,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复杂感受。“宁将晚节共深悲”则表达了诗人宁愿在晚年时与僧人共享这份深沉的悲悯与超脱,体现了他对僧人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鞋与菊花的描绘,以及对僧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清净、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批判。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顾应祥
朝代:明

(1483—1565)明浙江长兴人,字唯贤,号箬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饶州府推官。时乐平知县为桃源洞农民军所执,应祥单身入其营劝说,令竟得释。奔母丧家居十五年,嘉靖中累迁刑部尚书,奏定律例。严嵩专权,应祥以耆旧自居,嵩不悦,以原官出南京,寻致仕,又十二年卒。应祥为王守仁弟子,博学嗜书,九流百家皆识其首尾。尤精算学,有《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弧矢算术》、《授时历撮要》诸书。又作《传习疑录》、《龙溪致知议略》,申其师说。别有《惜阴录》、《南诏事略》、《归田诗选》等。
猜你喜欢

即事

墙外轻阴淡淡遮,床头有酒巷无车。

将离复合风吹絮,乍暖还寒春养花。

一醉瞢腾如梦里,此身飘泊又天涯。

打窗山雨琅琅响,犹似波涛海上槎。

(0)

近世爱国志士歌·其十一

鸡鸣晓渡关,鸟楼夜系狱。

长歌招和魂,一歌一声哭。

(0)

翠峰寺

古刹依山竹绕楼,岚光飞黛结松楸。

老僧不解谈经偈,但向青峦说石头。

(0)

狱中见燕

笑我迂疏触祸机,嗟君底事入圜扉。

落花吹湿东风雨,何处茅檐不可飞。

(0)

训士吟·其十一

天运更代谢,气至物不遗。

芳树花忽发,好鸟鸣其枝。

流水清且閒,游鱼漾绿姿。

欣欣物各得,吾身亦化机。

物欣吾亦乐,坐此春风时。

宇宙何空阔,嗒然忘所私。

(0)

戚里门楣邸第家,暖风争放石榴花。

桃开春水朝承露,柹老秋山晚映霞。

鞭拂珊瑚回綵袖,诗传芍药付红牙。

美人薄醉胭脂晕,笑倚朱栏鬓影斜。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