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此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挽诗》。诗中通过对逝者生前事迹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于亡友罗元通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奏赋曾三北,兴能竟二南。" 这两句描绘罗元通在世时的才华横溢,他曾三次北上参加科举考试,又南下实现个人抱负,这些行动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和坚定的志向。
"如何双桂子,枉著拜亲衫。" 这里用“双桂子”比喻罗元通的高贵品格,“枉著拜亲衫”则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如同穿着他赠送的衣物一般亲近。
"旧事馀诗酒,何人续笑谈。" 这两句流露出一股怀旧的情绪,诗中提及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共饮诗酒的情景,但现在一切只能依稀记忆,而那份欢笑对话已经无人能继续。
"生前孝友在,伐石为公镵。" 最后两句强调了罗元通生前的品德,他不仅孝顺父母,更是朋友中的好汉。"伐石为公镵"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坚定而不可动摇的品格,如同用刀凿刻在坚硬的石头上一般。
杨万里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其卓越人格的高度评价,是一篇情真意切、富有文采的挽诗。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