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之水浮天地,中有君山若螺髻。
山上谁崇百尺台,黄云紫雾常徘徊。
相传昔日轩辕子,铸鼎烧丹此遗址。
丹成白日升苍穹,黎民独抱乌号弓。
千年事往今何在,吊古临风增感慨。
呜呼真伪谁得知,日暮平芜鸟乱飞。
洞庭之水浮天地,中有君山若螺髻。
山上谁崇百尺台,黄云紫雾常徘徊。
相传昔日轩辕子,铸鼎烧丹此遗址。
丹成白日升苍穹,黎民独抱乌号弓。
千年事往今何在,吊古临风增感慨。
呜呼真伪谁得知,日暮平芜鸟乱飞。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畔的轩辕台,以丰富的想象和历史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首句“洞庭之水浮天地”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之中,随后点出“君山若螺髻”,形象地描绘了君山的形状,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接着,“山上谁崇百尺台”一句引出了轩辕台的出现,暗示着这里曾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黄云紫雾的描写,不仅渲染了轩辕台周围的神秘气氛,也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不可知性。传说中的轩辕子铸鼎烧丹,这一段历史故事为轩辕台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丹成白日升苍穹”描述了传说中丹药炼成后,轩辕子乘着白日飞升的情景,既展现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然而,“黎民独抱乌号弓”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与历史英雄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千年事往今何在”一句,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物是人非,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云烟。面对“吊古临风”的情景,诗人内心充满了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
最后,“呜呼真伪谁得知”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之难,以及对世间真假难辨的感慨。而“日暮平芜鸟乱飞”则以自然景象收尾,既是对一天结束的描绘,也是对诗人思绪飘散、情感复杂状态的隐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睡起鸾钗亸,金约鬓影胧。檐佩冷,玉丁东。
镜里对芙蓉。秦筝倦理梁尘暗,惆怅燕子楼空。
山万叠,水千重。一叶漫题红。匆匆。
从别后,残云断雨,馀香在、鲛绡帐中。
更懊恨、灯花无准,写幽愫、锦织回文,小字斜封。
无人为托,欲倩宾鸿。立尽西风。
飞絮迷芳意,落梅销暗香。
皓鹤唳空碧,白鸥避寒塘。
妨它踏青斗草,便放晓日东窗。先自懒弄晨妆。
谁奈靓笙簧。望帘寻酒市,看钓认渔乡。
控持紫燕,芹泥未上雕梁。
想梁园谢馆,群花较晚,但陪玉树频举觞。
平生张翰极风流,好事工文妙九州。
灯里偶然同一笑,书来已似隔三秋。
林泉入梦吾当隐,花鸟催诗岁不留。
安得清谈一陶写,令人绝忆许文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