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
《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全文
宋 / 汪元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

生前从此别,去后不相闻。

忍听北方雁,愁看西域云。

永怀心未已,梁月白纷纷。

(0)
注释
木老:树木枯老。
西天:西方极乐世界或日落之处。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
梵文:古印度的一种文字,佛教常用。
从此别:从此分别。
相闻:相互听到对方的消息。
北方雁:北方的大雁,象征离别和思乡。
西域云:西域的云彩,可能代表远方或异国。
永怀:永恒的怀念。
梁月:屋梁上的月光。
白纷纷:形容月光皎洁,纷飞如霜雪。
翻译
树木在西天边枯老消逝,僧衣中传来梵文诵经声。
此生就此诀别,他走之后再无音讯。
难以忍受听见北雁哀鸣,看着西域的云彩也满是忧愁。
对他的思念永远无法停息,只有梁上的月光如霜雪纷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别家园,前往西天求法的场景。"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两句,通过对比手持佛经、穿着袈裟的僧人与年迈的树木,表达了僧人的坚定信念和不离不弃的宗教追求。"生前从此别,去后不相闻"则透露出一种淡然的宿命观和对世俗缘分的超脱。

"忍听北方雁,愁看西域云"中的“忍听”表达了对于远行僧人离别家园时所听到的大雁鸣叫声的不舍,而“愁看”则是对途经西域所见之云景的感慨。这里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远去僧人的思念之情。

"永怀心未已,梁月白纷纷"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那位已经离去的僧人的永久怀念。在这怀念中,即便是明亮的月光也变得朦胧不清,反映出一种哀愁和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离别和求法之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宗教信仰者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对远行者深切的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汪元量

汪元量
朝代: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
猜你喜欢

寿徐禹量母

绮阁斑衣呈寿酒,玉山丹实走仙桃。

传诗令子人伦重,开国元功地望高。

河鼓双星争送巧,秋千百索递分曹。

相誇綵线清灯下,閒绣宫云满素袍。

(0)

秋日寻城东诸山颇历深险得诗八首·其八

竹杖逶迤蹑紫霞,羊肠山径莽横斜。

林深更隐彭城馆,寺古犹传谢尚家。

阴洞闭云飞石燕,寒藤悬树堕风花。

周颙去后移文在,此地何人领物华。

(0)

秋日寻城东诸山颇历深险得诗八首·其七

官路桥东锦石峰,平原开出玉芙蓉。

高标云雾天中积,远势波涛水上重。

喜近鱼梁堪把钓,拟修丹室预栽松。

紫苔苍藓饶秋色,埋骨它年赖尔封。

(0)

答许彦明见梦二首·其二

禅宫元寂静,况复雨连阴。

座有僧同饭,门无客见临。

妙香团狭室,远磬落高林。

谁信城中梦,超然契此心。

(0)

宪府王公载卿命酒期过草堂阻雪不至奉简一首

不诵清诗三十年,晚城佳会又虚传。

书来送酒春生户,兴尽回舟雪满天。

独向琼枝劳怅望,非干霜简绝攀缘。

江梅近暖参差发,还拟乘骢野水边。

(0)

晨起新霁

朝日出松际,幽禽语窗间。

盥栉事从缓,行坐意弥閒。

方沼水新绿,曲栏苔旧斑。

林风会人意,远送孤云还。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