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初返旆,九曲罢扬舲。
琬琰留中秘,辒辌出大廷。
山川摧间气,海宇泣英灵。
万古真儒业,重看配考亭。
七台初返旆,九曲罢扬舲。
琬琰留中秘,辒辌出大廷。
山川摧间气,海宇泣英灵。
万古真儒业,重看配考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为悼念大中丞滕公所作的哭祭诗之一。通过“七台初返旆,九曲罢扬舲”两句,诗人以山水之景象征滕公的归隐或离世,形象地表达了对滕公离去的哀思。接着,“琬琰留中秘,辒辌出大廷”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典故,将滕公的遗泽比作珍贵的玉器,留在宫廷之中,而辒辌车则是古代帝王或高官去世后使用的丧车,这里暗示滕公的去世,同时表达了对其地位和影响的肯定。
“山川摧间气,海宇泣英灵”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滕公去世带来的哀痛之情,山川为之失色,天地为之哭泣,形象地描绘了滕公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后,“万古真儒业,重看配考亭”两句,赞美滕公如同真正的儒家学者,其功业将与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并列,如同被后人敬仰的考亭(朱熹讲学之地),永垂不朽。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滕公逝世的哀悼,展现了对逝者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深切缅怀,同时也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与传承。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同登科第皆清列,尚爱东畿一尉闲。
虽有田园供海畔,且无宗党在朝班。
甘贫只为心知道,晚达多缘性好山。
白首青衫犹未换,又骑羸马出函关。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卜居》【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https://shici.929r.com/shici/tjHs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