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崄,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崄,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这首诗描绘了陇山的险峻和当地百姓的艰难生活。开篇便以“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勾勒出陇山的高耸与荒凉,接着“穷危又极崄,其山犹不全”更显现了山势的险恶。诗人通过“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表达了陇民生活的艰辛,他们仿佛在与天空相接触的高处栖息。
下片则转向对生灵价值的感慨,“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暗示了生命在这险峻环境下的脆弱。接着“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描述了边塞战事的紧张与士兵的辛劳。
最后,“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重视民生、只追求享乐的批评。而“吾闻古圣王,珍兽皆舍旃。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则是通过历史上的圣明君主对待动物的宽容来反衬现实中对陇民的残酷,对比之下更显出时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冷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间疾苦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人民生活困顿、生命轻贱以及统治者不仁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