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惊秀崒,规画自奇人。
远不离阶砌,高宁让隙尘。
岩成须梦说,岳就合生申。
掩映深尤妙,疏通久更新。
聊思岘岭日,小认会稽春。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
入门惊秀崒,规画自奇人。
远不离阶砌,高宁让隙尘。
岩成须梦说,岳就合生申。
掩映深尤妙,疏通久更新。
聊思岘岭日,小认会稽春。
好是怡情处,西楼长景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假山的精巧与壮观,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假山在园林中的独特地位与美学价值。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假山的“秀崒”(即高耸、挺拔)与周围环境的平庸进行对比,突出了假山的非凡之处。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假山比作梦中的仙境和自然界的神灵,赋予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描述假山的形态与位置,它既远离台阶,又高于尘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假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将其视为心灵休憩之所的感悟。诗人提到假山让人联想到岘岭(古代名山)的日景和会稽(古代地名)的春色,进一步强化了假山作为自然美景象征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假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和人文关怀。
缓引前诃度岭巅,真祠犹镇旧山川。
悬知幽德如存日,更有孤忠合老天。
双炷炉香祈一稔,两诗题咏播千年。
民安善政神应喜,桑荫儿童犊背眠。
鱼鳖好在川,鸟兽好在山。
人皆好山水,所好非一端。
君子抱仁智,寓意山水间。
矧乃阳春月,富贵相追攀。
靓装散香风,纤指发清弹。
道旁起深羡,有识独长叹。
我亦共春游,所遇得正观。
可与达者悟,难与昧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