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五五短长亭。都只解、送人行。天远树冥冥。
怅好梦、才成又惊。
夜堂歌罢,小楼钟断,归路已闻莺。应是困瞢腾。
问心绪、而今怎生。
三三五五短长亭。都只解、送人行。天远树冥冥。
怅好梦、才成又惊。
夜堂歌罢,小楼钟断,归路已闻莺。应是困瞢腾。
问心绪、而今怎生。
这首诗名为《太常引》,出自宋代文学家沈端节之手。全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
"三三五五短长亭,都只解、送人行。天远树冥冥。怅好梦、才成又惊。"
这四句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三三五五指的是路途的曲折,短长亭则是送别之地。"都只解"意味着每个人都在解缰绑,即将分别。"天远树冥冥"表现了天边树木的迷离感,增添了一种无尽的愁绪。而"怅好梦、才成又惊"则是说刚刚形成美好的愿望或梦想,却又被惊醒,这里暗示了人生易逝,梦想难以长存。
"夜堂歌罢,小楼钟断,归路已闻莺。应是困瞯腾。问心绪、而今怎生。"
最后四句则描写了夜晚的寂静与内心的思索。"夜堂歌罢"和"小楼钟断"构造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氛围,而"归路已闻莺"则是说归途中已经听到了燕子的叫声,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应是困瞯腾"这里的"瞯"字形容的是眼睛疲惫的样子,意味着作者可能因为思念而难以成眠。最后的"问心绪、而今怎生"则是在询问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刻该如何自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和夜晚独处时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易逝、梦想难以长存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心理挣扎。沈端节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才情。
寥落空山里,当时结社莲。
吟尊移竹外,钓舫落池边。
草奏三千牍,追游十八贤。
云泥怜鹄举,岁月隔鸾笺。
猿鹤看交态,烟霞怆结缘。
树犹江揔宅,耕是汶阳田。
往事成陈迹,今吾岂故年。
还怜稽吕驾,同在夜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