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时持钵乞诸邻,不用毗耶遣化身。
想见堂中惭此老,法轮未转转饥轮。
食时持钵乞诸邻,不用毗耶遣化身。
想见堂中惭此老,法轮未转转饥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用餐时间手持饭钵向邻居乞讨食物的情景。诗人晁公溯通过这个画面,暗示这位名叫琮上人的僧人虽然修行佛法,但仍然需要世俗的供养。他没有提到毗耶(可能是指某个富有的施主)会派遣化身来帮助,而是亲自乞食,体现了佛教徒自给自足和不依赖外在物质的教义。
"食时持钵乞诸邻"直接描述了僧人在特定时刻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僧侣生活的简朴与清苦。"不用毗耶遣化身"则进一步强调了僧人自力更生的精神,而非依赖他人的恩赐。接下来的"想见堂中惭此老",诗人想象堂中的法师看到这一幕,可能会为自己未能完全满足僧人的需求而感到惭愧。最后,"法轮未转转饥轮"运用比喻,将佛法的传播(法轮)与僧人的饥饿(饥轮)相对照,暗示佛法的普及尚未能解决僧人的基本生活问题,也寓含着对社会关注僧侣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既展现了僧侣的生活实况,又揭示了佛法实践与世俗需求之间的微妙关系。
君门如天深几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复道凌云接金阙,楼观隐烟横翠空。
林深雾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猿鹤怨。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留连多丧国,宴安酖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朝气动众禽,檐端语喈喈。
我心感明发,起坐与之偕。
万籁战清秋,意车轶埏垓。
吁嗟敝老人,蹩躄行何阶。
徙倚就南荣,陈编强差排。
古人终已矣,来世诚难裁。
喉舌讵有殊,欣憎邈相乖。
近前姑婉娈,视远皆奇侅。
故纸谅难综,故言复何谐。
冥冥独归卧,飒飒严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