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简生平习,衰残展未完。
藏书数万卷,留与子孙看。
蠹简生平习,衰残展未完。
藏书数万卷,留与子孙看。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如一创作,名为《书目写就自题》。诗中充满了对书籍的热爱和对后人的期许。
“蠹简生平习”,开篇即道出了诗人一生与书籍相伴,如同蛀虫般深入其中,汲取知识的精髓。这里的“蠹简”借用了“蠹”字,形象地描绘了书籍在时间的侵蚀下,依然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生平习”则强调了诗人与书籍之间深厚的缘分和长期的浸淫。
“衰残展未完”,随着年岁的增长,诗人步入晚年,体力和精力都已大不如前,但对书籍的热爱并未减退,他仍在努力阅读,尽管速度和深度可能不及年轻时。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藏书数万卷,留与子孙看。”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他将自己一生积累的数万卷藏书留给子孙,希望他们能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学习和探索。这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更是精神和智慧的传递,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尊重和对后世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注重精神生活的态度。
青春果作堂堂去,啼鸟唤春春不住。
明珠万颗玉为钱,欲买风光嗟已莫。
蓬山地冷花木稀,祗有寒梅已先雨。
谁遣虬枝上高架,稍觉云阴覆行路。
雨馀景物犹未佳,叶底精神不多露。
鼻观疑闻班马香,姿比何郎更风度。
平生惜春如惜别,老眼待花如待哺。
幽亭相对止三人,草草杯盘为花具。
蜀山高岩岩,英物世非少。
青藜卯金子,高步绝云杪。
思苦鸣辄悲,词深谊难晓。
知音有古人,纸上自倾倒。
我昔贤关游,相逢粲衣表。
东归拜言赠,箧笥至今好。
重来已鬼录,魂魄蜀天渺。
蓬山访高躅,空舍不停绕。
定寻穷孟郊,相酬类双鸟。
莫作人间来,世路转难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