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
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
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
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
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
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
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
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
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
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
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这首《水龙吟·其三》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雨岩为题,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象。词中通过“补陀大士虚空”和“翠岩飞来处”的想象,将雨岩比作观音补陀的化身,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意境。接下来,他细致描绘了岩中的泉水,如蜂房般密集,如窗户般玲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水滴从石髓中滴落的场景,仿佛千年冰柱,增添了神秘感。
词人进一步联想到怒涛声和落花香,营造出一种桃花源般的宁静与幽深,让人怀疑是否误入仙境。他还借“春雷鼻息”和“卧龙蜿蜒”之象,赋予雨岩动态的生命力,仿佛是洞庭湖的仙乐演奏之地,或是湘水女神的出没之所。
最后,词人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想象自己如长松般在风雨中低吟,对雨岩的来历和神秘力量感到困惑,只能感叹时间的沧桑和个人的衰老,将自己视为开山鼻祖般的见证者。整首词寓情于景,既有山水的壮丽,又有哲理的沉思,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风中细腻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