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嗟三闾子,不复得怀王。
早以蕙兰误,岂虞萧艾香。
嗟嗟三闾子,不复得怀王。
早以蕙兰误,岂虞萧艾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的《感物二首(其二)》。诗中以“三闾子”和“怀王”为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误解之间复杂关系的感慨。
“嗟嗟三闾子,不复得怀王。” 开篇即以感叹的语气,将屈原(三闾子)与楚怀王的关系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暗示了屈原的忠诚与楚怀王的误解,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对比。
“早以蕙兰误,岂虞萧艾香。”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蕙兰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忠诚,而萧艾则代表了卑微或被误解的事物。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屈原因忠诚而遭受误解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些被误解的“萧艾”之人的哀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忠诚与误解这一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鲜明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上越参罗第四天,三柢道满实难宣。
补□慈尊光□□,谁蒙□圣□三千。
宝树常能说妙然,八功池内锁门莲。
铁网玲珑严宝柱,无住竞奏□诸天。
盈盈玉女凭珠槛,两两玉童弄绿波。
报□□分随器变,修因六行更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