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敬吾重,吾敬前人深。
恩来即义往,未许却相寻。
有能赐白玉,吾亦奉黄金。
君看我莫落,还同陌路人。
前人敬吾重,吾敬前人深。
恩来即义往,未许却相寻。
有能赐白玉,吾亦奉黄金。
君看我莫落,还同陌路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中的第七十三首。诗中通过对比前人与自己的态度,表达了对前辈的尊敬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
首句“前人敬吾重”点明了诗人对前人的尊敬之情,认为前人的评价和认可对自己非常重要。接着,“吾敬前人深”则表明诗人不仅尊敬前人,而且这种尊敬之情更加深厚,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认同与追求。
“恩来即义往,未许却相寻”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恩惠与道义的重视。他认为,当受到恩惠时,应当遵循道义行事,不可轻易违背。同时,也表达了在面对选择时,不会轻易改变初心,坚持自己的原则。
“有能赐白玉,吾亦奉黄金”则是诗人对物质交换的一种态度。他提出,如果有人愿意以珍贵的白玉相赠,自己也会以同等价值的黄金回报,体现了诗人对于公平交易和诚信交往的重视。
最后,“君看我莫落,还同陌路人”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高尚品格,不因外界诱惑而堕落,即使在与他人交往中,也能保持真诚与尊重,避免沦为陌路人的境地。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关系处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前人尊敬、对道义坚守、对公平交易的重视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陈生生平好古书,日手一编坐庭除。
八索九丘披未艾,海内人称老蠹鱼。
陈生生平怀素心,素心耿耿托孤琴。
时开绿绮鼓雅操,冷热高飞太古音。
谢却烦尘爱漱盥,诛茆结屋临河畔。
沧波澄澄芙蓉鲜,鸥鹭翩翩云影乱。
孤清厌世作蜉蝣,日日河边看水流。
安得仙槎傍精舍,我亦乘之过斗牛。
非兰非蕙香欲浮,不日不夜光盈眸。
天孙衣我凤文锦,列仙骑我双龙驺。
丹砂玉屑作珍馐,琼台宝树恣遨游。
忽忘人间乐马忧,一任尘寰春与秋。
冀北之野生骏足,天性奇异风骨殊。
千里飙然一朝至,不俟着鞭呼的卢。
自惟空有王济癖,殊愧造父能为驭。
骐骥何容老枥下,不惜徒行使汝去。
还宜努力笑天赋,莫为人家栈豆误。
庶乎得试风飘才,万古歌扬称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