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峰欲赋客徘徊,野菊馀花石上开。
何处青山不秋色,白云有意傍人来。
嵩峰欲赋客徘徊,野菊馀花石上开。
何处青山不秋色,白云有意傍人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嵩峰之巅,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嵩峰欲赋客徘徊”,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诗人站在山峰之上,思绪万千,仿佛在寻找合适的语言来表达眼前的壮丽景色。接着,“野菊馀花石上开”一句,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不仅渲染了秋天的氛围,也暗示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即使是在岩石缝隙中,生命也能顽强绽放。
“何处青山不秋色,白云有意傍人来”这两句,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提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哪里的青山没有秋色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最后一句“白云有意傍人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白云似乎有意接近人的场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又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嵩峰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特见解。
鲜鲫经年渍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後春蓴茁滑於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卵累累何足道,飣餖盘餐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为旨蓄。
鱼鱐蜃醢荐笾豆,山蔌溪毛例蒙录。
辄送行庖当击鲜,泽居备礼无麋鹿。
三禁提衡系扰龙,拜无烧尾有家风。
班行旧号青云士,宾主今为黄合公。
炯炯坐屏云母隔,珊珊行佩水苍同。
自惊初到蓬莱上,便见骊珠出海宫。
逍遥北窗下,百事远客虑。
无端叶间蝉,催促时节去,愁起如乱丝,萦缠不如绪。
日月岂得已,还复役朝暮。
人生均有得,悲叹我不误。
春愁自天时,感愤亦真趣。
早岁峨冠侍冕旒,白头淹恤外诸侯。
箧中尚有东封草,塞下曾无北顾忧。
心系汉廷长入梦,气吞胡虏不防秋。
经纶未了埋黄土,精爽还应属斗牛。
春溜泱泱初满池,晨光欲转万年枝。
楼台四望烟云合,帘幕千家锦绣垂。
风过忽闻花外笑,日长时奏水中嬉。
太平谁谓全无象,寓在群仙把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