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剑一峥嵘,其气凌青天。
穷愁鞭苦心,乃得千万年。
颜氏寄箪瓢,乐道以终焉。
马迁亦发愤,文采高腾骞。
证昔理在握,眩今情遂迁。
哀哀腥腐中,谁能辨愚贤?
小人逐其末,君子志其全。
生当励吾事,死当寿山川。
拔剑一峥嵘,其气凌青天。
穷愁鞭苦心,乃得千万年。
颜氏寄箪瓢,乐道以终焉。
马迁亦发愤,文采高腾骞。
证昔理在握,眩今情遂迁。
哀哀腥腐中,谁能辨愚贤?
小人逐其末,君子志其全。
生当励吾事,死当寿山川。
这首诗《赠作五章益阳汤鹏海秋(其四)》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不同追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选择的独到见解。
诗的开篇“拔剑一峥嵘,其气凌青天”,以拔剑的壮举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和超越凡俗的勇气,剑气直冲云霄,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豪情与追求。接着,“穷愁鞭苦心,乃得千万年”两句,描绘了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决心,只有经历千辛万苦,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就或智慧。
“颜氏寄箪瓢,乐道以终焉”引用了颜回的故事,颜回虽生活贫困,却乐于学习和传播道义,最终以道义为乐,寿终正寝。这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坚守道义生活的赞赏。
“马迁亦发愤,文采高腾骞”提到司马迁,他在遭受巨大苦难后,仍坚持完成《史记》,其文采飞扬,成为千古传颂之作。这里借马迁之例,强调了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证昔理在握,眩今情遂迁”指出过去的原则和道理仍然清晰可见,而当下的情感和认知却可能因环境变化而改变,提醒人们要坚守真理,不受时代变迁的影响。
“哀哀腥腐中,谁能辨愚贤?”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区分愚昧与贤明变得困难,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真知灼见的渴望。
最后,“小人逐其末,君子志其全。生当励吾事,死当寿山川。”明确指出了小人追逐表面的功利,而君子则追求全面的道德和精神成长。活着时应努力追求有意义的事物,死后也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像山川一样永存,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永恒价值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