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杖徐穿竹径凉,地宽那更水云乡。
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
蓑笠钓船家自有,轩裳朝路梦俱忘。
英雄本志今朝得,十亩香荷著醉狂。
藤杖徐穿竹径凉,地宽那更水云乡。
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
蓑笠钓船家自有,轩裳朝路梦俱忘。
英雄本志今朝得,十亩香荷著醉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傍晚时分,手持藤杖漫步于池塘边的宁静景象。开篇“藤杖徐穿竹径凉”即设定了清凉的氛围,藤杖是行走山林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文人墨客喜欢的随身之物,通过“徐穿竹径”,诗人传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接着“地宽那更水云乡”表明了一个开阔而又迷离的自然环境,水面与天空相接,仿佛进入了一片仙境。
中间两句“山明屋背髻鬟耸,蝉奏树头丝吹长”,描绘了诗人居所的幽静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山清水秀之地,房屋隐于其间,甚至连屋顶上的草木也显得异常繁茂;而蝉鸣则是夏日常见的声音,它在树梢上跳动,发出悠长的鸣叫声。
下两句“蓑笠钓船家自有,轩裳朝路梦俱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意境。蓑笠是古代用草编制的帽子,用以遮阳避雨,而“钓船”则是指悠闲地在水上钓鱼,表明诗人已将世俗的一切烦恼抛诸脑后;“轩裳朝路梦俱忘”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于往日的繁华生活已经毫无留恋,一切如同过眼云烟。
最后两句“英雄本志今朝得,十亩香荷著醉狂”,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决心。“英雄”在此并非指军事上的勇猛,而是形容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坚持;“本志今朝得”说明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着“十亩香荷著醉狂”,通过对荷花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快乐,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内心世界。
苕溪春深春欲归,柳丝拂地梨花飞。
客子辞家已三月,春风初换越罗衣。
罗衣竞试春江曲,花外莺声断还续。
春心羁思两相催,愁见天涯春草绿。
春草年年伴客程,扁舟明日又孤征。
故园回首春云隔,江上春风空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