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苑清风不可追,词林寥落旧心知。
倒衣曾作趋朝敬,反袂真成丧道悲。
万里修途怜折轴,半轩残雨忆弹棋。
楚江浩荡庐山迥,目断丹旌伫立时。
谏苑清风不可追,词林寥落旧心知。
倒衣曾作趋朝敬,反袂真成丧道悲。
万里修途怜折轴,半轩残雨忆弹棋。
楚江浩荡庐山迥,目断丹旌伫立时。
这首挽诗《挽李充昭都谏》由明代诗人傅圭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故人品格的崇敬与怀念。
首联“谏苑清风不可追,词林寥落旧心知”,以“清风”比喻李充昭的正直品行,暗示其已逝去,无法再得见;“词林寥落”则描绘出文坛因失去这样一位才子而显得空寂的情景,表达了对李充昭才华与贡献的惋惜之情。
颔联“倒衣曾作趋朝敬,反袂真成丧道悲”,通过“倒衣”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李充昭在朝堂上的恭敬态度,以及他对道德的坚守;“反袂”则描绘了他因违背道义而感到的悲痛,体现了其人格的高尚与道德的严谨。
颈联“万里修途怜折轴,半轩残雨忆弹棋”,“万里修途”象征李充昭人生的漫长旅程,“折轴”则暗喻其生命的终结;“半轩残雨”则勾勒出雨天中的凄凉景象,引发对往日欢聚弹棋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尾联“楚江浩荡庐山迥,目断丹旌伫立时”,“楚江浩荡”与“庐山迥”形成壮阔与孤高的对比,象征着李充昭生命的广阔与深远影响;“目断丹旌”则表达了对逝者遗志与精神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其在后人心中的永恒地位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李充昭生前事迹的回顾与对逝去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对道德与人格的深刻思考。
郎潜暇日多冥搜,夜深独上千尺楼。
天回海立月正湿,风起云涌山疑浮。
萦青缭白互变灭,浮岚飞雾寒飕飕。
潜虬栖鹘声磔磔,山鬼木客鸣呦呦。
城中痴儿方呓语,有梦不到千山幽。
遥岑寸碧目力远,欲溯汗漫凌风游。
高侯落笔万象泣,写出千古苍茫愁。
无声诗与有声画,一夕异事传南州。
玉琴在膝酒在手,欲写天籁无庄周。
凭谁为问华表鹤,城郭人民今是不。
坎坎乐蛙鼓,谁为歌折杨。
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
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
他年乞一壑,我欲筑草堂。
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
塞下枣已红,胡马号北风。
传闻右贤王,万骑围云中。
云中太守猛如虎,夜开城门纳降虏。
十丈高旂沉黑云,一尺捷书飞白羽。
武皇但喜奏捷频,岂知白骨高如城。
边城百战胜常少,一胜惟著将军名。
将军成名战士死,去年战士今无几。
血染黄沙草不青,万里阴云哭胡鬼。
塞下曲,不忍闻,何人为我达汉君。
武功本是辅文具,愿君偃武而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