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李充昭都谏》
《挽李充昭都谏》全文
明 / 傅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谏苑清风不可追,词林寥落旧心知。

倒衣曾作趋朝敬,反袂真成丧道悲。

万里修途怜折轴,半轩残雨忆弹棋。

楚江浩荡庐山迥,目断丹旌伫立时。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李充昭都谏》由明代诗人傅圭所作,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故人品格的崇敬与怀念。

首联“谏苑清风不可追,词林寥落旧心知”,以“清风”比喻李充昭的正直品行,暗示其已逝去,无法再得见;“词林寥落”则描绘出文坛因失去这样一位才子而显得空寂的情景,表达了对李充昭才华与贡献的惋惜之情。

颔联“倒衣曾作趋朝敬,反袂真成丧道悲”,通过“倒衣”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李充昭在朝堂上的恭敬态度,以及他对道德的坚守;“反袂”则描绘了他因违背道义而感到的悲痛,体现了其人格的高尚与道德的严谨。

颈联“万里修途怜折轴,半轩残雨忆弹棋”,“万里修途”象征李充昭人生的漫长旅程,“折轴”则暗喻其生命的终结;“半轩残雨”则勾勒出雨天中的凄凉景象,引发对往日欢聚弹棋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尾联“楚江浩荡庐山迥,目断丹旌伫立时”,“楚江浩荡”与“庐山迥”形成壮阔与孤高的对比,象征着李充昭生命的广阔与深远影响;“目断丹旌”则表达了对逝者遗志与精神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其在后人心中的永恒地位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李充昭生前事迹的回顾与对逝去的哀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传达了对道德与人格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傅圭
朝代:明

(1459—1515)明保定府清苑人,字邦瑞。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预修《大明会典》。正德六年,累迁为礼部尚书。遇大事,毅然执争,人不能夺,因此忤权幸,八年致仕。
猜你喜欢

哭张文翁同舍·其二

扶上竹车去,知无再见期。

谁能逃数定,不必恨归迟。

白发扶棺母,青年上学儿。

乱来朋友少,洒血一题诗。

(0)

题高房山夜山图为江浙行省照磨李公略作

郎潜暇日多冥搜,夜深独上千尺楼。

天回海立月正湿,风起云涌山疑浮。

萦青缭白互变灭,浮岚飞雾寒飕飕。

潜虬栖鹘声磔磔,山鬼木客鸣呦呦。

城中痴儿方呓语,有梦不到千山幽。

遥岑寸碧目力远,欲溯汗漫凌风游。

高侯落笔万象泣,写出千古苍茫愁。

无声诗与有声画,一夕异事传南州。

玉琴在膝酒在手,欲写天籁无庄周。

凭谁为问华表鹤,城郭人民今是不。

(0)

烈帝庙

英风千载后,溪上有遗祠。

异鹊巢神桧,灵鼋集庙池。

烟云昏古像,苔藓蚀丰碑。

细把图经考,孤忠事更奇。

(0)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其三

坎坎乐蛙鼓,谁为歌折杨。

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

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

他年乞一壑,我欲筑草堂。

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

(0)

闻鹃

帝魂应识少陵忧,十二山高万里愁。

一自海棠妖血染,玉垣移治在渝州。

(0)

古塞下曲

塞下枣已红,胡马号北风。

传闻右贤王,万骑围云中。

云中太守猛如虎,夜开城门纳降虏。

十丈高旂沉黑云,一尺捷书飞白羽。

武皇但喜奏捷频,岂知白骨高如城。

边城百战胜常少,一胜惟著将军名。

将军成名战士死,去年战士今无几。

血染黄沙草不青,万里阴云哭胡鬼。

塞下曲,不忍闻,何人为我达汉君。

武功本是辅文具,愿君偃武而修文。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