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云破天难补,年年迸作潇湘雨。
水驿无更秋被寒,木兰船背如繁鼓。
二妃老去双蛾绿,月过璇宫冷阶玉。
祇将清泪报深恩,分付三竿两竿竹。
秋长雨细无人听,流落蛮荒幽咽声。
瑽瑽摵摵止还作,鸳瓦明镫俱有情。
关河何处无秋雨,泪粉啼花不劳数。
省识潇湘万古愁,独眠独梦看看曙。
九疑云破天难补,年年迸作潇湘雨。
水驿无更秋被寒,木兰船背如繁鼓。
二妃老去双蛾绿,月过璇宫冷阶玉。
祇将清泪报深恩,分付三竿两竿竹。
秋长雨细无人听,流落蛮荒幽咽声。
瑽瑽摵摵止还作,鸳瓦明镫俱有情。
关河何处无秋雨,泪粉啼花不劳数。
省识潇湘万古愁,独眠独梦看看曙。
这首诗描绘了潇湘秋夜的凄凉景象,以九疑山的云破象征着无法填补的哀伤,化作潇湘的连绵秋雨。诗人通过“水驿秋寒”和“木兰船背”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氛围。对二妃的描绘,运用“蛾绿”和“冷阶玉”,表达了岁月流逝和宫殿寂静的哀思。泪水滴落在竹竿上,仿佛在倾诉无尽的愁绪,而秋雨的低吟和灯光的闪烁,都显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秋长雨细无人听”一句,写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无人理解这份深情。接下来的“流落蛮荒幽咽声”则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心境更加落寞。最后,“泪粉啼花不劳数”和“潇湘万古愁”揭示了诗人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独自面对漫长黑夜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潇湘秋夜雨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王闿运对于人生离别、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东方千马骑,出望使君时。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绿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汉家诸将尽倾心。
行人去指徐州近,饮马回看泗水深。
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
积雪临阶夜,重裘对酒时。
中丞违沈约,才子送丘迟。
一路三江上,孤舟万里期。
辰州佳兴在,他日寄新诗。
江口千家带楚云,江花乱点雪纷纷。
春风落日谁相见,青翰舟中有鄂君。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