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襆被出词垣,时复持螯佐酒樽。
为问淹留沧海楫,可能供奉茂陵园。
畏途冠盖谁终老,清世渔樵也自尊。
何限吴山秋后色,好凭双屐过阊门。
萧然襆被出词垣,时复持螯佐酒樽。
为问淹留沧海楫,可能供奉茂陵园。
畏途冠盖谁终老,清世渔樵也自尊。
何限吴山秋后色,好凭双屐过阊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问仲子归期》。诗中描绘了友人离开官场,回归自然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首句“萧然襆被出词垣”,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友人离开官场的场景,用“萧然”形容其心境的淡泊,衬托出官场的束缚与压抑。“襆被”指包裹衣物的布包,这里借指友人携带简单的行囊离开官场,显示出他不带任何世俗牵挂的洒脱。
次句“时复持螯佐酒樽”,描述友人在归隐生活中,偶尔会享用美食,如手持螃蟹佐酒,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为问淹留沧海楫,可能供奉茂陵园。”这两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友人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暂时停泊,但最终是否能像供奉在茂陵园中的先贤一样,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这是诗人对友人未来的一种美好祝愿。
“畏途冠盖谁终老,清世渔樵也自尊。”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担忧和对清世生活的向往。在官场中,冠盖如云,充满竞争与压力,而诗人认为,即使在清静的世道中,即使是渔夫和樵夫,也能自尊自重,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最后两句“何限吴山秋后色,好凭双屐过阊门。”诗人以吴山的秋色作为比喻,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他希望友人能够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而他自己也期待有机会跟随友人,穿着双屐,走过阊门,体验那种自由自在、亲近自然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官场生活的复杂与束缚进行了反思。
裸虫坠地纷如筛,春花烂漫秋叶摧。
遭逢各自有枯菀,因果谁能知去来。
朝阳苒苒没细柳,劫火茫茫焚大槐。
惊轮走坂失䩭控,破舟迎浪随掀豗。
一身百险历未尽,五角六张行辄乖。
祥金在冶忽自跃,真玉经火终难灰。
蜥蜴何时致云族,鶢鶋无路逃风灾。
归来踪迹寄淮海,坐看勋业归伊莱。
三千丈发瘁此老,五百道乳降诸孩。
德水功山两渟峙,水无蛟鳄山无豺。
绿野优游未容尔,黄魔窥伺胡为哉。
如臂使指自联络,以心置腹何嫌猜。
截海能令蠡舟断,支天不忧鳌柱隤。
运筹兼采鹿毛寿,恤士更旌羊角哀。
腕力千钧荡群碎,心光四照蠲纤霾。
借人牙慧从不惜,怜我鬓从如此皑。
牛心屡送仲宣炙,鹊尾频掉陈思杯。
参苓入笼有素蓄,桃李傍门相次开。
阳春妪物不责报,阴德自合封于邰。
《戊辰五月湘乡师自江巡海回谒见后读所赠吴君南屏诗因次原韵》【清·何栻】裸虫坠地纷如筛,春花烂漫秋叶摧。遭逢各自有枯菀,因果谁能知去来。朝阳苒苒没细柳,劫火茫茫焚大槐。惊轮走坂失䩭控,破舟迎浪随掀豗。一身百险历未尽,五角六张行辄乖。祥金在冶忽自跃,真玉经火终难灰。蜥蜴何时致云族,鶢鶋无路逃风灾。归来踪迹寄淮海,坐看勋业归伊莱。三千丈发瘁此老,五百道乳降诸孩。德水功山两渟峙,水无蛟鳄山无豺。绿野优游未容尔,黄魔窥伺胡为哉。如臂使指自联络,以心置腹何嫌猜。截海能令蠡舟断,支天不忧鳌柱隤。运筹兼采鹿毛寿,恤士更旌羊角哀。腕力千钧荡群碎,心光四照蠲纤霾。借人牙慧从不惜,怜我鬓从如此皑。牛心屡送仲宣炙,鹊尾频掉陈思杯。参苓入笼有素蓄,桃李傍门相次开。阳春妪物不责报,阴德自合封于邰。
https://shici.929r.com/shici/VVP9h.html
万峰高插天,突立如削铁。
仄径蟠修虬,萦纡出山脊。
中逢丛竹林,夕阳漏深碧。
石腹呀然开,危楼架岩隙。
静者白云栖,微听暗溜滴。
跨空虹梁横,达傍月牖辟。
古藤纷倒垂,异卉茁如织。
锐欲穷幽探,老恨乏足力。
诡奇非一状,知是真灵宅。
仙姝冰雪姿,来此餐松液。
遐举在何年,丹灶无遗迹。
似闻笙鹤声,空山风露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