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凉天,西风吹遍郊原。
正楼头、一声长笛,泬寥秋气堪怜。
渐芳洲、飘残黄叶,更曲沼、凋尽红莲。
秉烛心期,支筇意兴,恰逢丛桂吐华研。
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
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
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
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
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
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
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
嫩凉天,西风吹遍郊原。
正楼头、一声长笛,泬寥秋气堪怜。
渐芳洲、飘残黄叶,更曲沼、凋尽红莲。
秉烛心期,支筇意兴,恰逢丛桂吐华研。
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
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
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
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
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
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
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
这首《多丽·桂花下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桂花树下饮酒赏景的雅致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特有的凉爽与宁静,以及大自然中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美丽景象。
首句“嫩凉天”,点明了时节,暗示出秋天的清新与凉爽。接着,“西风吹遍郊原”一句,通过西风的吹拂,描绘出秋日郊野的广阔与生机。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楼头一声长笛”、“芳洲飘残黄叶”、“曲沼凋尽红莲”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美,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秉烛心期,支筇意兴”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在月下,手持蜡烛,漫步于桂花树下的悠闲与沉思。接着,“恰逢丛桂吐华研”一句,点出了桂花盛开的场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香气。“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则进一步描绘了桂花树在霜雪中的坚韧与美丽,以及其带来的清凉与绿意。
“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两句,将赏花与悟道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静。“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月下低吟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和谐。
最后,“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两句,通过露珠与蟋蟀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则预示了诗人未来可能的旅程,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则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