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天巨浪震漓江,衅起招降复杀降。
可惜兵粮资寇盗,忍令烽燧接家邦。
师兴枉历三年久,鼎重还凭众力扛。
外患未平兼内变,杜陵忧国泪成双。
掀天巨浪震漓江,衅起招降复杀降。
可惜兵粮资寇盗,忍令烽燧接家邦。
师兴枉历三年久,鼎重还凭众力扛。
外患未平兼内变,杜陵忧国泪成双。
这首诗《感事(其二)》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中的复杂情感与深沉忧虑,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句“掀天巨浪震漓江”,以壮阔的景象开篇,比喻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如同巨浪冲击漓江,震撼人心。接着“衅起招降复杀降”描述了事件的起因与转折,暗示了和平与冲突之间的反复无常,以及人性中的复杂性。
“可惜兵粮资寇盗,忍令烽燧接家邦。”这两句表达了对战争资源被敌方利用的痛惜,以及对战火蔓延至家园的无奈与担忧。诗人在此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精神层面的巨大伤害。
“师兴枉历三年久,鼎重还凭众力扛。”指出战争的漫长与艰苦,以及最终需要众人之力来承担沉重的责任。这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当时社会团结与共同面对困难的呼吁。
最后,“外患未平兼内变,杜陵忧国泪成双。”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国家局势,强调外部威胁与内部动荡并存的严峻形势。引用杜甫(字子美,号杜陵野老)的典故,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深度与情感共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与悲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与强烈责任感。
红紫纷争先,酴醾分甘晚。
谁栽群玉府,童童翠张幰。
华共芸芬香,韵随官逸远。
奚用燃青藜,端能照书苑。
先生海上归,平步到蓬巘。
招邀饮醇酎,刚肠出清婉。
遥思吴宫魂,故作楚辞挽。
勿为花所留,兴尽要知返。